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孩子看到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教授数学函数知识时,可以结合股票走势、水电费计算等实际场景,让孩子明白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小组竞赛等,使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对于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帮助孩子树立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比如,一个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他设定在本学期掌握某种编程语言基础语法的短期目标,以及未来成为软件工程师的长期目标,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经之路,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7.2 学习方法不当
部分孩子虽然有学习的意愿,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影响自主学习的信心。例如,有些孩子不懂得如何做笔记,导致复习时没有重点;有些孩子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联系已学知识,难以构建知识体系。
为解决学习方法问题,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上,专门安排时间讲解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如语文的阅读技巧、英语的词汇记忆方法等。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方法。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展示如何通过时间轴梳理事件脉络,帮助记忆。家长也可以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发现孩子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方法,让孩子从同伴身上获取有益的经验。例如,组织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学习方法分享会,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在学习某一学科时的独特方法和心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7.3 自我管理能力弱
自我管理能力弱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具体表现为时间管理混乱、难以抵制诱惑等。例如,孩子可能在学习时容易被手机、电视等吸引,导致学习时间被大量浪费;或者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无法按照计划执行。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教导孩子时间管理技巧。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将学习、休息、娱乐时间合理分配,并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为了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初期可以设置闹钟提醒。同时,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孩子明白抵制诱惑对于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例如,当孩子学习时,家长可以将手机等可能产生干扰的物品放在另一个房间,减少诱惑源。对于难以按计划执行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是计划不合理还是自身执行力不足。如果是计划不合理,及时调整计划,使其更具可行性;如果是执行力问题,要逐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通过设定小目标并逐步实现,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7.4 过度依赖他人
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家长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遇到难题时,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直接向他人求助,缺乏自主探索的过程。
为改变这种过度依赖的状况,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先引导他们尝试自己思考解决办法,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例如,孩子在做数学题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提示孩子回顾相关的知识点,或者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逐步减少对孩子的直接帮助,让孩子在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应对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八、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分析
8.1 案例一:小明的自主学习成长之路
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初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总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才能完成作业。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小明的家长开始尝试培养他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发现小明对汽车模型很感兴趣,于是家长购买了一些关于汽车制造、汽车历史的科普书籍和视频资料,与小明一起阅读和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小明逐渐对科学知识产生了兴趣。
同时,小明的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在一次关于“交通工具的发展”项目式学习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并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小明所在的小组积极分工合作,小明负责查阅关于汽车发展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学会了如何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找信息,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