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山一家彻底放松,朱江和玉罕开始商量安置大哥一家的事。
朱江征求哥哥的意见。
朱山希望自己能有一份工作,并表示希望单独居住。
朱山还只45岁,也有文化,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朱江根据朱山的情况,把他安排在景栋市政府的一个部门,这是朱山年轻曾经干过的事。
朱山的大姑娘朱雯,己经错过上学的时间,就把她安排进部队。
小姑娘朱菲,继续上学,只是她被耽搁了几年学习时间,十六岁了只能读初中。
至于朱山的妻子孙玉秀,朱江和玉罕都劝她不要出去做事了,安心在家照顾家人。
朱江给朱山一家在景栋安排了一栋单家独户带院子的两层楼房,距离朱江的府邸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
朱江还给朱山安排了一辆小车,朱山年轻时就会开车,朱江叫他抽空办个驾照。
朱江还叫朱雯抓紧时间学驾照。
掸邦己经进入汽车时代,没有车是极不方便的。
朱老三家里,他父母自然和他住在一起,他的两个哥哥也搬出去了。
朱老三的哥哥都是文盲,无法安排在政府部门,朱老三给他们在工厂找了工作,一个当门卫,一个管仓库。
朱老三的两个哥哥,虽然没有文化,但很机灵,很快就学会开车,后来就都当了工厂的司机。
不久,两个哥哥就分别成了家,找的媳妇都是傣族姑娘。
这样,朱老三一家三兄弟的媳妇都是傣族女人。
掸邦高层其他人,都有家属来到掸邦,但只有赵治进的父母和唐林的父亲健在并接了过来,其他的也和朱江一样,过来的只有兄弟姐妹。
朱江也分别看望了赵治进的父母和唐林的父亲。
除了掸邦老兵的家属,来自瀛洲的射击运动员陈文的家人也从江苏过来了。
这样,陈文从奥运会出走的最终目的达到了。
轰轰烈烈的团圆行动圆满结束。
严格说来,也不算十分圆满,因为有很大一部分老兵家属因各种原因没有过来。
以后,就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