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我没意见。本文搜:吾看书 5kanshu.com 免费阅读”顾非晚开口,她直接忽视高老师给她使的眼色,接着说:“不过校长,你不觉得这件事很蹊跷吗?”
校长当然看见两人之间的小动作,只是假装没看见。高东扬听到顾非晚没有按照自己的眼色行事,很是无奈的继续低下头装死。
“你以为我什么都不懂?还需要你来提醒?我们的成绩今天刚出来,第一节课上课宣布成绩,还没到下课就已经在网上铺展开了,明显是我们学校有内鬼。”徐校长没好气的说道。
“还有人推波助澜,要不然事情不可能发酵这么快。”顾非晚补充。
高东扬瞬间就明白了校长的意图,他结束装死,拍着胸脯保证道:“校长,我敢以我的命运担保,顾非晚同学没有作弊。她是有这个实力的,你要相信她。”
秘书小杨这个时候推门进来,说道:“校长,声明已经在我们官网发了,还联系了几个和我们学校关系比较好的媒体,给了同样的稿子。”
“行,你去盯着,看看网上的反应。顺便通知高三年级组,今天务必为每科准备一份试卷,难度不得低于月考水平。”徐校长说道。
秘书回复:“知道。”然后关门离开。
半个小时之后,秘书小杨黑着脸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
“校长,不好了。”小杨进门第一句话,就给了办公室三人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怎么了?”徐校长问。
小杨拿出手机解锁,然后推到校长眼前。
徐校长先看标题:疑是顾非晚背后金主,为她顺利考试“保驾护航”。
“保驾护航”四个字还做种加大加粗,以突出笔者的讽刺意味。
再看下面的图片,徐校长差点两眼一黑栽倒过去。
他快速的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打了过去。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那边人就“喂”了一下。
徐校长气急败坏的道:“我爸呢?”
“你爸在外面下棋呢,我去叫他。”听声音应该是徐校长的母亲。
很快那边声音又传了过来:“怎么?事情解决了。”
徐校长很想骂对方一顿解解气,但是硬生生忍了下来,留下一句“添乱”,就“啪”的一下雇了电话。
顾非晚和高东扬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事。
不过顾非晚此刻已经拿出手机,点开了热搜词条。
热搜前五天,带着红色“爆”字的,都和顾非晚有关。
【顾非晚作弊?】
【顾非晚的金主。】
【顾非晚月考年级第一。】
……
顾非晚点开第二条,里面赫然就出现了刚才徐校长看的那条新闻,新闻上的图片,是她和徐智友在聊天,徐智友塞给她一样东西。因为拍摄角度的问题,两个人怎么看都有点鬼鬼祟祟的感觉。
顾非晚突然就知道徐校刚才打那通电话是为什么了。
顾非晚抬眼快速的看了一眼校长发现他也在看着手机。于是也接着浏览下去。
这篇新闻稿以“春秋笔法”为基调,表面上言辞犀利、简洁有力,实则暗含主观臆断和恶意揣测。撰稿者从顾非晚的考试成绩事件切入,看似在复述事实,却通过选择性描述和暗示性语言,将事件引向一个充满争议的方向。这种写作手法虽然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却牺牲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随后,文章将焦点转向封面照片,以一种戏谑的口吻与读者互动,甚至发起“有奖征集照片人物身份”的活动。这种“小聪明”虽然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但也暴露了撰稿者对新闻严肃性的轻视。在分析照片人物背景时,撰稿者故作神秘,逐步“抽丝剥茧”,最终“恍然大悟”地揭示照片中的男性是颖市一中的前校长徐智友,同时也是现任校长的父亲。这种叙事手法看似巧妙,实则刻意制造悬念,为后续的“子承父业”话题埋下伏笔。然而,这种推理缺乏事实依据,更像是一种为了制造话题而强行关联的牵强附会。
文章将顾非晚描绘成一个“年轻貌美、妲己一般的人物”,而徐智友则被刻画为“色令智昏的老色皮”。
还通过夸张的语言将两人关系简化为一种权力与美色的交易。撰稿者进一步暗示,顾非晚通过操纵徐智友获取利益,而徐智友则完全被“玩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