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古代奇事录 > 第88章 东晋风云

第88章 东晋风云

的谋略,但我也不敢忘记自己的职责,一心想要为国家社稷效力。我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衰败,而损害陛下的圣德呢?如今事出无奈,我只好进军声讨。希望陛下能够明察秋毫,速速斩杀刘隗,这样才能平息众人的愤怒,使皇室的威望得以恢复。只要刘隗的头颅在早上悬挂起来,我的军队在晚上就会撤退。昔日太甲不能遵循商汤的典章制度,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幸好他采纳了伊尹的建议,才使得殷道得以复兴。汉武帝雄才大略,却也被江充所迷惑,以至于父子相残,血流满地,最终他能够醒悟过来,才没有失去国家的根本。如今的事情,比那时更加严重。回想陛下当初坐镇扬州时,虚心对待士人,任用贤能,宽厚待人,深得众人拥护。所以君子们都尽心尽力,小人们也都竭尽全力。像我这样愚昧的人,也有幸能够参与朝廷的谋划,使得王业得以兴隆,国家得以更新。天下百姓都伸长脖子,盼望太平。可是自从陛下信任刘隗以来,刑罚失去公正,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议论,说国家就像即将灭亡的吴国一样。我听到这些话,感到惶恐不安,精神恍惚,心中悲痛万分,泣血不止。陛下应当保住祖宗的基业,重视国家的神器,仔细审查我前后所上的表文。为何要抛弃忠言,相信奸佞之人呢?这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希望陛下能够将我的表文公布于朝臣,让大家商议。我希望陛下能够尽快做出决断,让我的军队早日返回,不要让百姓们遭受不必要的骚扰,这样就能使四海安宁,社稷永固。我现在已经身披铠甲,待命出征,急切地盼望着陛下的答复。”

表文呈上之后,王敦便率领着水陆各军,从武昌出发。宣城内史沈充,本就是王敦的亲信,他回到吴兴原籍后,招募了许多徒众,起兵响应王敦。王敦到达芜湖后,任命沈充为大都督,督护东吴诸军事,又上表列举刁协的罪状,逼迫元帝将其诛杀。这一消息传到建康,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整个京城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元帝接连收到王敦的逆表,知道他已经造反,不禁勃然大怒。他立刻飞召征西大将军戴渊、镇北将军刘隗,让他们火速返回京城,保卫京师。同时,元帝下诏声讨王敦,诏书大略说道:“王敦凭借着朕的宠信,竟敢肆意发动叛乱,就像当年伊尹想要囚禁太甲一样,这是可忍,孰不可忍!如今朕将统率六军,诛杀这个大逆不道之人。有能杀死王敦的,封五千户侯,朕绝不食言。”

王敦听到诏书后,毫无惧色,依旧决意进兵。他还挑选了一些名士进入自己的幕府,其中有故太傅羊祜的侄孙羊曼、前咸亭侯谢鲲以及着作佐郎郭璞。羊曼原本担任黄门侍郎,后来迁任晋陵太守,却因事被免官。这次王敦将他引荐为左长史。羊曼生性好酒,被王敦邀请后,不便推辞,于是便借酒消愁,整日沉醉不醒。

谢鲲则是一个放浪不羁的人,他擅长弹琴唱歌,家住阳夏,表字幼舆。他曾经担任东海掾吏,却因为行为轻佻,被除名回乡。邻家有一位高氏女子,容貌美丽,谢鲲多次前去挑逗她,结果被该女用梭子击中嘴唇,打掉了两颗门牙。当时的人编了一句韵语来讥讽他:“佻达不已,幼舆折齿。”谢鲲却并不以为耻,反而悠然自得地长啸道:“这并不妨碍我唱歌,折齿又有何妨呢!”后来王敦征召他为长史,与他一同讨伐杜弢,因功被封为咸亭侯。后来他因母亲去世而离职,等到王敦即将作乱时,又让他重新出山,并召他来问道:“刘隗奸邪,将会危及国家社稷,我想要入京清除君侧,你觉得怎么样?”谢鲲回答道:“刘隗确实是祸乱的根源,但他就像城墙上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一样,不值得太过计较。”王敦听后,愤怒地叹道:“你真是个庸才,根本不懂大局。”于是便任命谢鲲为豫章太守。谢鲲当天就告辞,但王敦却又将他留住,不让他走。等到起兵东下时,还逼迫谢鲲一同前往。谢鲲却能随遇而安,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平静。

而郭璞的身世则更为传奇。他出身于河东的一个世家,自幼就擅长经学,喜爱古文奇字,精通阴阳算历。他曾经拜一位隐士郭公为师,得到了青囊中书九卷,从此日夜研读,对五行、天文、卜筮等各种学问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西晋惠帝、怀帝时期,河东地区率先发生战乱,郭璞通过占卜,得到了凶象,于是便避祸东南。他来到了将军赵固的领地。当时,赵固刚刚失去了一匹心爱的良马,郭璞对他说,自己能够让马起死回生。赵固便向他请教方法,郭璞回答道:“你可以派二三十个健壮的男子,每人手持长竿向东走,大约走三十里,会看到一座丘林社庙,你们用长竿拍打,就会得到一个东西,然后赶紧把它带回来,就可以医好这匹马。”赵固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得到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