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板夫妇见女儿来了,缓了好一会儿,才勉强止住哭泣。娇娘又耐心地问道:“爹娘心里若有什么不开心的,就告诉孩儿吧,或许孩儿可以为二老分忧。”
韩老板看了女儿几眼,还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你年纪还小,哪懂得这些事情,爹即使告诉你也没用,还让你多添烦恼,如何还能替我们分忧。”
娇娘一脸担忧地望着父母,刘氏对丈夫说道:“女儿也是关心我们,既然她问了,就告诉她吧。”
韩老板见女儿、妻子都这么说,鼻子一酸,眼泪又流了下来:“女儿啊,咱家虽然家财万贯,能保证你吃穿不愁。可是,爹娘已经五十多岁了,到现在还没有儿子,只怕这辈子也不会再有了。这家业不知交给谁。你虽然天资聪慧,可毕竟是个女儿家,再过个一两年,你出嫁之后,我们两个在家孤零零的,无依无靠,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韩老板擦擦眼泪,继续说道:“这还是小事,要是等到我二人死了以后,这些家业交给什么人来看管呢?若是无人可托,那我这些年岂不是白忙活了?往后清明时节,谁来给我们二老烧纸?”
娇娘听父亲这么说,心中一动,绞尽脑汁地想安慰他。片刻后,她眼睛一亮,想出了一个主意,对韩老板说道:“爹,孩儿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原来是这样啊,这件事解决起来一点也不难。”
韩老板原本伤心得很,听女儿这么一说,顿时眼睛一亮:“你有什么法子,快告诉爹娘听听。”
娇娘含羞一笑:“孩儿说了,爹娘可不要笑女儿啊。”
韩老板此刻哪还顾得上这些,催促着女儿快说:“乖女儿,你只管说,爹娘怎么会笑你呢?”
娇娘脸微微一红,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女儿容貌不俗,咱们家又有这般家业,不如招一个上门女婿。这样一来,女儿终身有了依托,爹娘往后也有了依靠。往后女儿生下的孩子就姓韩,爹娘不用担心韩家无后。这就是女儿的想法,不知爹娘觉得如何?”
韩老板夫妇原本没想到招女婿这回事,听了女儿的建议,顿时豁然开朗,满脸的忧愁瞬间散去,换上了一脸的喜色:“没想到女儿竟有如此高见,真是不输男子。如果真能这样,我们俩就算死了也放心了。”
见老爷小姐这么欢喜,丫鬟兰儿也开心地笑起来:“小姐真聪明。”
娇娘被众人夸得面红耳赤,半天都不好意思说话。韩老板命丫鬟去取一壶陈年佳酿,大家欢欢喜喜地喝到半夜才尽兴而归。
韩老板夫妇等女儿离开后,又开始商量:“女儿既然这么懂事,我们也得赶紧给她寻访个好夫婿。”
刘氏道:“不如我们找个媒人去说亲,只是不要张扬,若是他家答应,那可真是咱家的福气。”
韩老板有些不放心:“只是那金华小官人看着是个有志气的,他母亲又是个有骨气的,只怕不肯给咱们做上门女婿呢。”
刘氏却不认同:“姻缘天注定,若是缘分到了,打也打不散。那闫氏之前给儿子说亲,不是说了三五十家都没成么,没准就是冥冥中在等着我们女儿呢。”
韩老板听妻子这样说,心里稍稍安心了些。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一直说到深夜才就寝。
几日后,刘氏瞒着丈夫,悄悄找了个可靠的媒婆,让她去金家说亲。媒婆来到金家,见到闫氏,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便说起了韩家的来意。
闫氏听了,心中暗自思量:韩家女儿娇娘,自己也曾见过,确实是个貌美的姑娘,而且家境殷实。只是,要让自己的儿子去做上门女婿,她心里总有些不太乐意。
媒婆见闫氏面露犹豫之色,连忙说道:“夫人,您想想,韩家虽然要招上门女婿,但他们家大业大,金华小官人过去之后,也不会受委屈。而且,娇娘姑娘知书达理,与金华小官人也算是郎才女貌,十分般配。”
闫氏听了媒婆的话,心中有些动摇,她说道:“这件事,我还得和儿子商量商量。”
媒婆走后,闫氏将金华叫到跟前,把韩家的提议告诉了他。金华听了,心中十分欢喜,他早就听说过娇娘的美貌,如今有机会能与她结为夫妻,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金华对母亲说道:“娘,我觉得这门亲事挺好的。韩家姑娘既然如此出众,我去做上门女婿又有何妨?而且,韩家也算是大户人家,我去了之后,也能帮着他们打理家业。”
闫氏见儿子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反对,她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你愿意,那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吧。只是,你去了韩家,可不能丢了咱们金家的脸。”
金华连忙点头:“娘,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