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古代奇事录 > 第110章 道启鸿蒙

第110章 道启鸿蒙

。出发前,孔子先派子贡去观察老子的为人。子贡来到老子居所,老子见到他后,平静地说:“你的老师名丘,跟随我三年,然后才可教导。”孔子见到老子后,老子注视着他,缓缓说道:“善于经商的人,总是深藏货物,外表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君子品德高尚,却常常表现得好像愚笨无知。你要去掉身上的骄气与多欲、淫志,这些对你都没有益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孔子平日里勤奋读书,老子见他如此,便问他读的什么书。孔子恭敬地回答说是《易》,并补充道:“圣人也读。”老子微微点头,问道:“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何读它?其中要义是什么?”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要义在仁义。”老子听后,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蚊虻叮咬皮肤,能让人通宵不得眠。如今仁义惨然而扰乱人心,没有比这更大的祸乱了。天鹅不必每日洗浴就洁白,乌鸦不必每日染色就漆黑,天自然就高,地自然就厚,日月自然照耀,星辰自然罗列,草木自然有其区别。你修道前行,就可以达到目的了,又何必用仁义!这就像击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只会扰乱人的本性啊。”

老子又问孔子:“你也得道了吗?”孔子面露惭愧之色,说道:“我求道二十七年都没有得到。”老子语重心长地说:“假如道可以献给人,那么人们没有不献给自己君主的;假如道可以进献给人,那么人们没有不献给自己亲人的;假如道可以告诉人,那么人们没有不告诉自己兄弟的;假如道可以传给人,那么人们没有不传给自己儿子的;然而却做不到,没有别的原因,是心中没有主宰,道就无法停留。”

孔子听后,心中感慨万千,他向老子倾诉道:“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诵读先王之道,阐明周公、召公的事迹,以此求见七十余位君主却不被任用,人真是难以说服啊。”老子听后,微微一笑,说道:“那六艺,是先王的陈旧遗迹,哪里是他们所陈述的根本呢。如今你所修习的,都是这些陈旧遗迹。遗迹是鞋子踩出来的,而遗迹难道就是鞋子吗?”

孔子回去后,三天都沉浸在老子的话语中,沉默不语。子贡见老师如此,心中奇怪,便上前询问。孔子缓缓说道:“我见到人的用意像飞鸟的,我就修饰自己的意图,像用弓弩去射它,没有射不中而加以控制的;人的用意像麋鹿的,我就修饰自己的意图,像用走狗去追逐它,没有不咬住而制服它的;人的用意像深渊中的鱼的,我就修饰自己的意图,像用钓缗去投它,没有不钓住而控制它的。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我就无法追逐了。如今见到老子,他就像龙一样,使我口张而不能合,舌出而不能缩,精神错乱而不知自己身处何处。”

阳子听闻老子的智慧,也前来拜见。老子见到他后,告诫道:“虎豹的花纹,猿猱的敏捷,这是招致射杀的原因。”阳子听后,心中若有所思,接着问道:“请问明王的治理之道。”老子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明王的治理,功绩覆盖天下却好像与自己无关;教化施于万物却使百姓不依赖;他有德行却不称扬自己的名声;处于高深莫测的地位,却游于虚无之中。”

时光流转,老子决定西行出关,前往昆仑。关令尹喜占风气,预知会有神人经过,于是清扫道路四十里,满心期待着老子的到来。见到老子后,尹喜一眼便认定他就是自己等待的神人。老子在中国时,都未曾传授他人,知道尹喜命中应得道,于是停留在关中。

老子有个仆人叫徐甲,年少时受雇于老子,两人约定每日工钱百钱。时光匆匆,算下来老子欠徐甲七百二十万钱。徐甲见老子即将出关远行,急切索要报酬却得不到,心中焦急万分。他思来想去,最终请人写了状辞,到关令那里状告老子。而写状辞的人,也不知道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余年,只看到徐甲应得的工钱如此之多,还答应把女儿嫁给徐甲。徐甲见女子美貌,十分欢喜,便把状辞呈给尹喜。

尹喜得到状辞大惊,于是去见老子。老子看着徐甲,平静地说:“你早就该死了,我当初雇佣你,是因为我官职卑微,家境贫寒,没有使唤的人,所以给你《太玄清生符》,你才能活到今天。你为什么要告我?我曾说过到安息国,一定会用黄金计算工钱还给你,你为什么不能忍耐?”于是让徐甲张口向地,那太玄真符立刻出现在地上,丹书文字崭新如初,徐甲则瞬间变成了一堆枯骨。

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能让徐甲复生,就为徐甲叩头请命,请求为老子出钱偿还。老子再次把太玄符投过去,徐甲立刻复活。尹喜当即拿出二百万钱给徐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