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石板路上,石板路泛着星星点点的金光,像是在讲着过去的事儿。路边的房子也被染成了暖黄色,墙上那些坑洼的痕迹,一看就是岁月留下的“伤疤”。整个村子安静得很,偶尔有几声狗叫和远处小孩的笑声传来,给这村子添了几分生气。
林逸下了车,深吸一口气,心里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期待。他明白,这儿有好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等着他去挖掘,这些故事准能变成《时光留声机》里闪闪发光的宝贝,照亮人们心里那些关于生活、关于岁月的旮旯角落。
在英歌乡的日子里,林逸就像一只归巢的倦鸟,一头扎进这片充满生机和故事的土地,跟村民一起吃饭、睡觉、干活,完全跟上了他们的生活节奏。
大清早,太阳刚冒头,像根金线似的洒在广阔的田野上,村子还罩在一层淡淡的晨雾里。林逸就被窗外鸟儿欢快的歌声叫醒了,简单洗漱后,他就跟在门口等他的村民一块儿,迈着轻快的步子往田间走。一路上,村民们热情地跟他打招呼,那质朴的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一下子驱散了清晨的凉意。
“林老师,今儿个又得受累啦!”一个大叔笑着拍了拍林逸的肩膀。
林逸也笑着回:“不累,跟大伙一块儿干活,心里踏实。”
到了地里,林逸把裤腿一挽,抄起锄头,学着村民的样子干起活来。太阳渐渐升高,照在他们身上,每个人的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滴到土地上。他们汗流浃背地忙着除草、施肥、浇水,每个环节都做得仔仔细细。林逸的手上没一会儿就磨出了水泡,可他吭都不吭一声,反而干得更起劲儿了。旁边的阿伯瞧见了,心疼地说:“林娃子,累了就歇会儿,这活儿哪能干完呢。”林逸摇了摇头,眼神坚定得像石头:“阿伯,我没事儿,这点累不算啥。”
在劳作的间隙,林逸会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喝着大碗的茶水,听他们讲述着村里的家长里短和古老的传说。一位老奶奶用她那略带沙哑却充满韵味的声音,唱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歌谣。林逸听得入了迷,那简单的旋律和质朴的歌词,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他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村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奶奶,这歌谣真好听,唱的是什么呀?”林逸好奇地问道。
老奶奶笑着回答:“这唱的是咱祖祖辈辈在这土地上的生活,有苦也有甜咯。”
日子过得挺快,眼瞅着就到了英歌乡的丰收节。那天,整个村子跟炸开了锅似的,热闹得不行。村民们都穿上了压箱底的漂亮衣裳,笑得脸上像开了花,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欢庆这好不容易等来的好收成。林逸也被这热乎劲儿给裹了进去,跟村民手拉手,围着篝火蹦跶起来。那一会儿,他早忘了自己是个外来的搞音乐的,就觉着自己是这村里的一分子。
可老天爷不总是赏脸。有回下了场暴雨,好些农田都被水淹了,庄稼全泡在水里,村民们个个愁眉苦脸。林逸瞧着,心里也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他二话没说,跟着村民蹚着泥水,抢救那些还能救的庄稼,拼了命地想把损失降到最小。
“林老师,这一年可咋整啊?”一个年轻村民急得直挠头,扯着嗓子问林逸。
林逸走过去,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别急眼,咱大伙一块儿想法子,准能熬过这坎儿。”
在这当口,林逸算是真切体会到农民过日子的艰难。他们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每滴汗珠子里都藏着对好日子的盼头,每次遭灾都跟天塌了似的。可就算这样,他们还是咬着牙挺着,从没对生活撒过手。
村里有个叫阿福的老爷子,让林逸格外上心。阿福在这村里辈分高、威望大,那张脸被风吹日晒了一辈子,皱纹深得能夹死蚊子,每条褶子都像是在唠过去的嗑。他在英歌乡活了大半辈子,这儿几十年的事儿他都门儿清,就跟本会喘气儿的村史似的。
一天下午,林逸在阿福家的院子里坐着,阳光从树叶缝里漏下来,在地上洒了一片光斑。阿福张了张嘴,慢悠悠地讲起年轻时候跟乡亲们一起对付天灾的事儿。
“那会儿啊,雨下得邪乎,跟老天爷把水缸给踹翻了似的,没个停的时候。”阿福眼睛望着远处,像是又回到了那个苦日子,“可咱不能瞅着庄稼就这么完了,大伙都自觉地抄起家伙,去修堤、排水。”
“那肯定很不容易吧?”林逸问道。
“可不是嘛,水冰冷刺骨,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