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明心见性 >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懂得权衡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懂得权衡

仗威权,亦须引民归心。威可服人一时,德乃服人一世。若无德行作基,威终成空架。”

全场顿时寂然,众目纷纷投向这青衫公子。

方玉川拱手作揖:“公子高见,不知尊姓大名?”

朱瀚淡然一笑:“不过一游学之人,未敢称名。”

方玉川叹道:“今日得遇公子,方知世间不乏真才,若有机会,愿请公子入京同议时政。”

朱瀚点头微笑,心知此人可堪一用,暗自记下。

事毕返镇驿,朱瀚立于窗前,遥望天际晚霞,道:

“韩义,明日返京。吾此行已见民意学风,当助太子更添文武之才。”

韩义道:“王爷果有深算,臣等佩服。”

归京途中,朱瀚忽见路旁数名白衣老者拄杖而行,衣饰朴素,眉宇清朗。

随行探子低声道:“王爷,此乃清虚观道人,素有明哲之誉。”

朱瀚心生一动,命人停车,自步行前去。至道人前,拱手问道:

“诸位仙长远游何处,似有深意?”

为首道人笑道:“贫道等偶游至此,闻王爷治下民风渐淳,特来观其气象。”

朱瀚眼神微亮,知其已识自己身份,亦不隐瞒,低声道:

“贫道谬赞,然吾志未竟,尚望天意助成。”

道人微微一笑,道:“天地无言,唯人为之。王爷若扶正之心不改,自有天助。”

朱瀚深以为然,拜谢道人,遂辞行返京。

入城当夜,朱标亲召朱瀚入宫,问其行途见闻。

朱瀚详陈所得,末了低声道:

“殿下,今民心虽向好,然尚缺一股引导之力。若太子能广纳贤士,崇尚教化,当更得民意归附。”

朱标神色一振,笑道:“皇叔所言正合朕意。明日便下诏,召诸郡贤士入京讲学,择才而用。”

朱瀚一拂衣袖,目光灼灼:

“殿下此举,方可名扬天下,令贤者乐为国用,奸邪不敢妄动。”

二人对视,俱是心意相通。

御花园内,竹声潺潺,清风徐来。

朱标亲手为朱瀚斟了一盏茶,茶香袅袅,两人对坐石案之间,恍若隔世。

“皇叔。”朱标望着朱瀚,语气里却多了一丝少年难掩的急切。

“你此番出巡,所见所闻,皆是民心之所向。然父皇性情刚烈,朝中群臣多依其意行事,若朕日后继位,恐难得自由之手。皇叔,你说——如何能让群臣真正服我?”

朱瀚轻啜一口茶,缓缓放下茶盏,淡然道:“让人服你,并非靠严令,也非靠威仪,而在于你能否掌握一件事。”

“何事?”

朱瀚笑了:“权衡。”

朱标眉头一挑。

“这世间,最难得的,不是英勇,也不是才智,而是懂得权衡。”

朱瀚语气微沉,“你需知谁可重用,谁当牵制,谁不可近,谁可以弃。不是每一个忠臣都可用,也不是每一个奸臣都不可接近。皇权之下,人心最轻,惟你一言,万人转向。”

朱标沉默良久,点了点头:“皇叔可有举荐之人?”

朱瀚顿了顿:“此番出行,有三人值得记取。一是吴礼,心性未稳,但口才卓越;二是方玉川,老成沉稳,可为谋士;三是那少年书生,锋芒太露,但若磨砺,日后必成干才。”

朱标若有所思:“三人皆记下,明日便下旨召入东宫讲学。”

朱瀚起身,负手望向湖心,水波映月,波光潋滟。

“标儿,记住,真正的太子之道,是让贤者为你所用,百官愿为你言,百姓愿为你死。”

他声音低沉而坚定,“你若能做到这一点,父皇哪怕再不放心你,也无法阻你成势。”

朱标重重点头。

数日之后,京城忽传新风,东宫设“贤坛讲舍”,招集四方才俊,于丹墀之下讲论国事,商谈民情。

此举初时为群臣所疑,但朱标不改其志,日日亲临听讲,抄录札记不倦,一时间,朝中风气为之一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