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明心见性 >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布子的机会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布子的机会

何人?”

陈羽低声:“疑是钱氏兄弟。”

朱瀚闻言冷笑:“原来如此。”

当夜,王府暗卫便出动。

三日后,钱氏兄弟俱被贬去岭南,口谕一封,盖有皇印,事情就此平息。

朱标得信后,悄然入王府拜见朱瀚。

“皇叔,您替我平了这场风波。”

朱瀚不语,举杯饮尽,方道:“记住,真正的皇者,从来不靠人说的风评活着,靠的是手中握得紧的利刃与人心。”

朱标郑重其事地鞠了一躬:“我会记得。”

北风卷雪,拍打着琉璃瓦檐,京师一夜未眠。!咸?鱼/墈\书? ¢首·发+

朱瀚披着玄狐大氅,立于王府正厅檐下,仰头望着天边渐泛鱼肚白的晨曦。

耳畔传来靴踏积雪之声,朱瀚转头,只见魏进从阴影中快步而来,躬身一礼。

“王爷,万寿寺中之事,已办妥。”

朱瀚点了点头:“按原计划,别惊动旁人。”

魏进略顿,道:“可那位静如师父,却主动见了我们,还说……若是殿下亲至,她愿再言一番。”

朱瀚眉峰微挑,转身往屋内走去:“静如那婆子,倒是活得越来越明白了。”

三刻钟后,王府轿撵悄然出发,低调驶向西山万寿寺。

此时的朱标,正坐于东宫书房内,一卷卷奏疏铺于案前,却无心批阅。

自那场“静退”之争后,朝局虽暂平,可宫中暗潮未息,父皇病情反复,便如一柄无鞘利剑,悬在每一位权臣心头。

“皇叔为何此时去见万寿寺静如?”朱标喃喃问道。

侍立一旁的中允杨复之答道:“静如法号虽不在朝籍,但其旧年曾为崔阁老之女,家世不凡,且通文法,熟礼制,乃宫中几位嫔妃私下求教者。王爷或许是欲借她之言,探些动静。”

朱标眼神微变,旋即下令:“备马,我也去。”

而此时的万寿寺内,梵音袅袅,松风穿廊。

朱瀚负手步入后院禅房,只见静如披着灰布僧衣,盘膝坐于蒲团之上,面容清癯却神色从容。

“阿弥陀佛,王爷远来,贫尼失迎。”

“静如姑娘,”朱瀚不以佛礼还礼,淡笑一声,“你我皆非执迷空门之人,不必这般。”

静如睁眼,平静地望着他:“王爷既来,想问的,可是宫中太后与韩氏的事?”

朱瀚倚着禅房门框:“你倒快人快语。”

静如轻轻点头,道:“她们皆非平庸之辈,太后怜子心重,欲为四皇子筹谋,而韩贵妃则擅机变,暗中联络文书司旧部,隐有勾连。”

朱瀚神色不动,只抬眼望着窗外飘落的雪:“既然你知,为何不早言?”

静如淡然道:“太子不动,我亦不言。他若执权无志,自有人取而代之;若肯承势而起,自当护他一程。”

“你这婆子,倒也算得上‘护法’了。”

朱瀚话音刚落,门外一人疾步而来,却是朱标亲至。

“皇叔,静如师父。”朱标上前行礼,又看了一眼禅房中的茶盏,“我来晚了。”

静如起身施礼,语气平和:“太子殿下来得正好。贫尼只劝一言:江山非一人之私宅,民心亦非手中棋子。若殿下能记得‘仁为本、势为柄’,将来之路,或可不坠先祖之志。”

朱标肃然,低声应道:“谢师父教诲。”

三人对坐茶席,寒梅透香,片刻后朱瀚起身:“我们该走了。”

朱标临行前忽问静如:“师父曾与宫中哪位妃嫔私交最深?”

静如想了想,道:“许是郭皇后。”

朱标面露深思,默默点头。

回宫之后,朱标旋即前往寿康宫。

郭皇后早已退居宫内,年岁虽长,却依旧端庄清雅。朱标跪拜时,她亲自起身扶他,目光柔和。

“太子今日怎得有空来看我这老太婆?”

朱标拱手:“母后心怀大义,标不敢怠慢。”

郭皇后轻笑,道:“你这孩子,越发会说话了。”

二人一番寒暄后,朱标低声问道:“母后可知宫中近日动静?”

郭皇后收了笑意,道:“韩氏之事?”

朱标点头。

郭皇后叹息:“她素来机巧,却太贪。四皇子聪慧,可惜走错了方向。”她顿了顿,望向朱标,“你是太子,将来掌国,一些该斩的线,要早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