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与她叙述了一遍。
沈樱皱眉,不由辱骂:“什么都记得,唯独忘了最要进的事,这满朝文武,都是酒囊饭袋!”
幽州叛乱,归根结底是大灾之年,生死攸关。若是无人赈灾,百姓活不下去,今日剿灭一万叛军,明日便会* 涌出两万、三万。
今日叛乱的是幽州,明日便会变成豫州、凉州,乃至于京畿。
沈樱拧紧眉头:“宋妄糊涂,其他人也糊涂吗?”
谢渡摇了摇头:“恐怕不是糊涂,而是没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
因而无人提及此事,生怕这苦差事落到自己头上。大齐的朝廷,世家盘踞,哪有人会为黎民百姓考虑。
沈樱沉默下来。
谢渡道:“这几日,我们就回洛阳。”
沈樱点头。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待在陈郡,已没有意义。
二人回到洛阳城这日,已是腊月二十。
幽州的军报一日一封送到万寿宫,形势却愈发严峻。
叛军怎么杀都杀不完,一天比一天多。
那位豪商江至和,光明正大与朝廷作对,公告天下,凡其麾下,每月发放米粮一斗。
每月一斗粮,足以叫一家人节衣缩食挨过这个寒冬。
百姓们趋之若鹜。
江至和手下人越来越多,不过十余日,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逐渐成了气候。
羌国业已试探着在边境抢掠。
一时间,幽州生灵涂炭。
谢渡坐在书房中,一页一页翻着近日的军报。
沈樱看着他,慢慢道:“如果没有人去赈灾,事情只会越来越难以控制。”
谢渡看向她,沉默不语。
沈樱轻声道:“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谢渡道:“我想去幽州。”
沈樱道:“仅凭你一人之力,杯水车薪。”
谢渡道:“昨日,杜知维说,愿意和我同去,我们两个站在那里,想来幽州的百姓,会信任我们。”
昔日的豫州刺史谢渡,护佑豫州百姓躲过这场雪灾。
昔日的青天大老爷杜知维,一日杀六贪。
这天下,没有比他们更得百姓信任的人了。
谢渡救了杜知维,杜知维没死。
这件事,就够天下百姓对他生出好感来。
沈樱点了点头:“那你就去吧,什么时候走?”
谢渡道:“我让人把谢家的商行、粮仓都清点出来,大约五日后,就能出发。”
沈樱想了想:“我和你一起去?”
谢渡抬眸:“什么?”
沈樱看着他,语气坚定:“我会骑马,会带兵,会打仗,我们一起去。”
“我是沈既宣的女儿。”她轻声道,“他会的,我也会。他能在凉州击退羌国大军,我就能在幽州做出同样的事。”
谢渡顿了顿,应下:“好。”
他想说的话有很多。
舟车劳顿,过于辛苦。
女儿家不方便。
不舍得她受苦。
但这些都不是困难,更不是理由。
她从来都比他能吃苦,比他更敏锐,很多时候都比他强。
他不该因自己的私心,捆住她的翅膀,限制她的人生。
尊重她,帮助她,才是她喜欢的谢渡。
第88章 谈好此事,二人便紧锣密鼓准备起出发的行囊。 ……
谈好此事, 二人便紧锣密鼓准备起出发的行囊。
谢夫人得知此事,虽十分担心,却未曾阻拦, 让绣娘们赶工给两人做了厚实的棉衣, 另有护膝棉袜都物,装满了包裹。
又花了大价钱,从各地请了十几位郎中随行。
但她还是忧心忡忡, 叹息道:“谢家家业虽大, 但要赈济一州之灾, 也绝非易事, 明玄, 可要你父亲下令,让幽州的官员们听你调配?”
不等谢渡答话,她已推翻了自己的言语:“罢了,那些个人能帮什么忙,只有中饱私囊的份。”
谢渡神色温和:“阿娘, 不用担心我。”
谢夫人点了点头,叹口气, 只说:“路上小心。”
腊月二十三,谢渡、沈樱、杜知维领着一行千人的护卫, 出发北上。
身后装粮草棉衣的车马, 绵延不绝。
幽州天高地远, 一路冰雪难行, 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走到幽州与豫州交界。
幽、豫交界之地, 豫州这边情况尚好。
天灾之下,定有伤亡, 豫州各地也有倒塌房舍,压死了些许人。
但因今岁赋税改革,各家各户都留足了过冬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