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诸葛亮的身影,微微一怔,旋即恢复了平静,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孔明,深夜来访,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诸葛亮走进屋内,缓缓坐下,目光直视庞统,神色严肃地说道:
“凤雏,我今日来,是想劝你放弃助刘封入蜀的打算。
如今荆州局势微妙,荆南与襄阳本为一体,若因你从中推动,导致两方生隙。
最终兵戎相见,只会让曹操、孙权等外敌有机可乘,于我等兴复汉室的大业极为不利。”
庞统轻轻放下手中的地图,靠在椅背上,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冷笑道:
“孔明,你说得好听。但你我都清楚,荆南与襄阳之间的矛盾,并非我一人挑起。
,!
刘备对刘封在荆南日益壮大的势力心存忌惮,早有算计之心。
即便没有我,他们之间的冲突也迟早会爆发。”
诸葛亮微微皱眉,轻摇羽扇,耐心地说道:
“凤雏,主公此举确有不妥之处,但事已至此,我们应想办法弥合双方的裂痕,而非加剧矛盾。
刘封虽在荆南势力渐大,但他毕竟是主公的养子,若能妥善处理,仍可成为兴复汉室的助力。
你若执意助他入蜀,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到时候,无论是荆南还是襄阳,都将陷入无尽的纷争之中。”
庞统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月色,语气坚定地说道:
“孔明,我意已决。刘备初见我时,满脸不屑,对我的才能视而不见。
而刘封却对我礼遇有加,尊重我的意见,视我为心腹。
士为知己者死,我既已决定助他,就不会轻易改变。
况且,如今川蜀之地局势混乱,正是刘封成就大业的良机。
我相信,他有能力在川蜀站稳脚跟,开创一番新局面。”
诸葛亮也站起身来,走到庞统身边,语重心长地说道:
“凤雏,我理解你对刘封的知遇之恩,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兴复汉室,需要的是各方势力的团结协作,而非内部的争斗。
你若坚持助刘封入蜀,一旦引发荆南与襄阳的冲突,不仅会让无数百姓生灵涂炭,也会让我们多年来的努力付诸东流。还望你三思而后行。”
庞统转过头,看着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对昔日情谊的怀念,也有对自己选择的坚持。
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
“孔明,你我曾在鹿门山一同求学,探讨天下大势,情谊深厚。
但如今,你我各为其主,立场不同。我不能因为旧日情谊,而放弃自己的选择。
我相信,刘封入蜀,是他的机遇,也是我的机遇。
至于荆州的局势,我也并非不顾及。
但荆南与襄阳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一场彻底的变革,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诸葛亮见无法劝动庞统,心中感到一阵无奈和惋惜。
他微微叹息一声,拱手道:
“凤雏,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再强求。
但无论如何,我希望你能记住,我们的目标都是兴复汉室。
若有一日,你遇到困难,或是改变了主意,襄阳永远欢迎你。”
庞统微微点头,拱手回礼:
“孔明,多谢你的好意。你我虽立场不同,但昔日情谊我不会忘记。
若有机会,我也希望我们能再次携手,共图大业。”
喜欢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