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找核桃,又是忙着养伤,她倒忘了问一问,府上的财务状况。
根据大明惯例,亲王府的一应开支,全由朝廷买单。换句话说,她们的吃喝拉撒,全由朱棣负责。朝廷每年按时按量给各王府发岁禄,这岁禄,便是她们一年的嚼用。
若上年还有盈余,岁禄推迟发,影响不到什么。
可,她估摸着,自家这王府,怕是……没有盈余。
“有说什么时候发吗?”
她问月桃。
月桃却摇头。
“王妃,你说,今年的岁禄,不会不发了吧?”
月桃想得有些多了。先帝在时,以战事吃紧,国库空虚为由头,推迟了发岁禄。如今新皇帝来了,同样以战事刚结束,百废俱兴,国库空虚为由头,推迟了发岁禄。
她怎么觉得,一个推,两个推,推着推着,这岁禄,要没有了呢?
“不会的。”
徐妙容却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
岁禄是不会不发的。
纵然朱棣当真有不想发岁禄的想法,但他不会表现出来,至少在当下,不会表现出来。
她记得,过些时日,朱棣就该大封群臣了。群臣都得了封赏,没道理却克扣着兄弟们的岁禄。天下初定,正是该怀柔,笼络人心的时候,朱棣不会因小失大的。
才要就着岁禄多问几句,月菱又急匆匆地进来了。
只她的表情,实在有些奇怪。
“王妃,曹国公府送了帖子来。”
“帖子?”
月桃几个一脸见鬼了的表情。
徐妙容也觉见鬼了,来不及多问,她示意月菱将帖子拿过来。待打开一看,方知,原来是曹国公夫人要过生辰,邀请她去曹国公府吃茶呢。
“她,邀我去曹国公府吃茶?”
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是说,自己人缘差,在应天府里没朋友吗?不是前几天,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自己的帖子吗?怎么过了没几天,形势瞬间转变,对方反过来给她下帖子了?
为什么?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妃,那咱们,要去吗?”
月菱问了一句。
她答:“去,当然要去。别人一番心意,怎好辜负。”
曹国公夫人为何给她下帖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本就想和李景隆换核桃。眼下,瞌睡来了送枕头。机会来了,自是不能错过。
*
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曹国公夫人生辰这日。
这日,徐妙容早早起来,收拾妥当,便带着丫鬟往曹国公府去了。她到的时候,李家门口已是水泄不通。
好不容易从车海中挤出一条路来,停在李家大门前,那曹国公夫人袁氏,便迎了上来。
“哎哟,安王妃,真是稀客稀客啊!”
袁氏年方二十一,正如那含苞待放的娇花一朵。
她穿了一身织金大袖衫,下着妆花缎襕裙。怎么看,都叫人觉得,青春好颜色。只是,一想到好颜色日日对着的,是李景隆那张奔四的脸,徐妙容的笑,就有些勉强。
袁氏不提过往,二人便心照不宣,彼此和和气气地往里走。
进到里头,徐妙容抬眸看去,便见,满满当当一屋子人。其余人也就罢了,唯最中间一人,一下子就抓住了她的眼。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那人同样青春好颜色,也同样,盛装出席。
某种程度上,那人完完全全夺了袁氏的光芒。
这是?
“是安王婶啊。”
那人开了口。
徐妙容不动声色,正努力思索着,这到底是哪位侄女。便听得:“母亲,你快歇歇吧。你瞧,你鼻尖都冒汗了。”
母亲?
徐妙容如遭雷击,不敢置信地看着说话的美妇,心中顿悟。
合着这美妇,便是李景隆那同样年方二十有一的女儿,她的侄儿媳妇,平阳王妃李氏
??李氏是李景隆的小妾所出,也是李景隆膝下唯一的子嗣。因为独生,李景隆爱重异常。长大后,李氏嫁与晋王朱棡第三子平阳王为正妃,按照祖制,李氏该和平阳王留在晋王的封地太原。
可,李景隆实在舍不得女儿。恰好朱允炆想削藩,他便借着李氏在太原生病久治不愈的机会,从中转圜,把人弄回了应天。
明面上,李氏和平阳王在朱允炆眼皮子底下,处处掣肘。可实际上,因为李景隆这么个“人中龙凤”,李氏两口子的日子,可谓是如鱼得水。
“我不累。今日贵客盈门,持礼相迎,是应该的。”
袁氏脸上依然笑眯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