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明第一王妃 > 分卷阅读183

分卷阅读183

这种事都打听到了,怎么黄四娘的事却没打听到”,徐妙容笑笑,问:“你爷爷怎么说?”

“爷爷什么都没说啊。”

朱瞻基又摇头,“这种事,爷爷肯定不能随便说呀。”

小朋友又压低了声音,小猫一样悄咪咪的说了一句:“税,哪能随便收,这是大事。祖宗之法压着,难办。”

呵。

徐妙容眨眨眼,心道:你还挺有上位者的觉悟的,果然不愧是皇帝预备役的。

知道打听不出来什么了,她摸了摸小朋友的头,而后真情实感地说了一句:“基儿,你说的对,税收,的确是大事。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拿了,就要对百姓负责。”

“取* 之于民,用之于民?”

朱瞻基仰起头,他觉得,这句话好新颖。欲要细问,又惦记着挖笋大业,纠结了又纠结,他决定,还是边挖笋边问吧。

“冬笋好重,四姨奶奶,我们要不要叫上四姨爷爷一起,让他帮着我们搬笋?”

搬?

徐妙容的嘴,抽了一下。这是去挖笋吗,这是去偷笋的家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打算去哪挖笋?”

“九成斋。”

第71章 如果你觉得大明坊刻不好,你就去建设它

最终挖笋大业以徐妙容把人拉到朱橚的田里扒拉了两下作结。

朱瞻基叫人扛着一口袋笋, 心满意足的回去了。他走了,徐妙容长出一口气,可一想到平山堂里那几大箱子手稿, 她又想叹气了。

结束了润色《三国演义》的工作,还有《水浒传》呢。

从前看名著时,没觉得字多, 等到自己真上手修修改改时,才发现, 其实, 字真的很多。她现在理解文字编辑的辛苦了,也对诸如罗贯中施耐庵这样的作者,佩服之情更甚。

没有电脑的时代, 写字全靠手, 动辄还要写几十上百万字, 这份坚持,并不容易。

把挖来的笋交给月栀,又口头指点了一番“腌笃鲜”的做法, 正等着那一口眉毛都掉下来的鲜送到眼前, 吃瓜人月桃却带了最新的瓜。

关于宁王和岷王的瓜。

其实两位王爷启程离开, 徐妙容是知道的。毕竟亲王来朝离朝,一应流程都是定死的。宁王和岷王原本就计划在这日回去。

只不过……

与以往所有亲王离开时的状态不同, 这次宁王和岷王离开时, 仍处于微醺状态。

想了想昨日送行宴上那酒的烈度,徐妙容猜, 应该是两位王爷回府后, 又各自喝了闷酒。

喝了闷酒的宁王,还是那个热爱文学的宁王。纵然人在微醺状态, 他却不忘继续叫人打包话本子带走。

“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宁王的手随意一点,下人们便刷刷刷亮出了宝钞,那架势,倒有点像报复性消费。

而岷王,他本就是个不爱说话之人。可,大抵是人生中第一次勇敢地向朱棣提了要求,却惨遭拒绝,他自闭了,从看起来很内向变成了的真的很内向。

内向的岷王临走还不忘拉着小袁氏共沉沦。

小袁氏想买伴手礼,可他以一句“你在应天府的名声已经烂透了”,成功让小袁氏也自闭了。

两位亲王离了应天,就像石头落入湖泊,只在应天府掀起了一朵小小的水花。水花落下,应天府的的百姓该干嘛就干嘛。

在这样按部就班的日常中,徐妙清也收拾妥当,正式启程离开应天了。

朱棣最终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你们这不是为难朕吗?”

“三思而后行,不要冲动。”

“既然你意已决,那朕就勉为其难接受吧。”

拉锯了好几个来回,朱棣又推辞劝说了好几回,依然无果,最终他只得“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当然,他不是悭吝之人。

为了回报徐妙清的诚意,他不仅答应了徐妙清要把朱逊煓留在应天的请求,还主动提出,朱逊煓在应天的日常开支,全由他这个做叔叔的包了。

他还给朱逊煓找了个教导主任。

好巧不巧,就是徐辉祖。

这中间是如何操作的,徐妙云出了多少力,徐妙容一清二楚。尘埃落定,她本该松一口气的。可姐妹离别,这一走,又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见到,她心中又有些感伤。

送走了徐妙云和工具人朱桂,连着吃了五天“腌笃鲜”,她总算又恢复了点精气神。

正要让人接下来不用再做“腌笃鲜”了,忽然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腌笃鲜”里的笋,是朱橚田里的笋。而她把朱橚,彻彻底底的忘了。

突然就有点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