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明第一王妃 > 分卷阅读311

分卷阅读311

最快明日才能拿到钱,她便先把这事丢在了脑后。

翌日,从数钱的美梦中醒来,清醒了一会,她才发觉,朱楹不在床上。揉了揉眼睛,忙问一旁伺候的月芽:“王爷呢?”

月芽道:“世子殿下送了银子来,王爷正在前厅与他说话呢。”

银子。

徐妙容瞬间坐不住了,急急忙忙下了床,又迅速洗簌完毕,她便往前厅去了。走到半路,恰好遇到点完钱回来的朱楹。

“高炽走了?”

她问朱楹。

不等朱楹回答,又急道:“多少。”

“五百两。”

朱楹伸出了五根手指头。

乖乖!

徐妙容吃了一惊,心说,朱棣你还怪大方的。

五百两,当真是小半箱。但,实事求是,兰溪之行,她花出去的,其实并没有五百两。所以朱棣这是,被她一本正经又理直气壮地要钱气糊涂了,还是不明真相,错以为一箱银子,并没有多少?

想想又觉得不大可能。

一来,朱棣这个人,精明。她就没见过,比他还精的人。

二来,早在发现地道里的银子时,朱楹就修书回了应天。因此朱棣不可能不知道,一箱银子有多少。

既知道,却又偏给了这么多钱,只能是因为,“他愧疚!”

没错。

徐妙容几乎已有十成把握了,她说:“王爷,这钱拿着,可能有点烫手呢。”

若说所有事件中,有一个人在运筹帷幄。那么。这个人,便是朱棣。陈家也好,倭寇也罢,背后牵连的,是丘福,是朱高煦。

前者,是跟着朱棣一道从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肱骨之臣。说句夸张的,丘福之于朱棣,就相当于她爹徐达之于朱元璋。

而后者,是朱棣的亲儿子,是让朱棣犹豫不决,迟迟未定下太子人选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想彻底丢弃这二者,朱棣选择,捣糨糊。鉴于她和朱楹是受害者,这五百两银子,其实是安抚他们的。

“其实。”

这么一想,徐妙容又觉得,五百两银子有点少。

“如果他能给我一整箱,我真的会闭嘴的。”

没人会和钱过不去,如果过不去了,那只会是因为,钱给少了。眼下,看在已经到手的这五百两的份上,她暂时,可以闭嘴。

但别人闭不闭嘴,她就管不着了。

“王爷,你说,如果陛下决定发兵攻打倭国,他会派谁为主帅?丘福,会不会主动请缨?”

朱楹没立刻回答。

他目光落在前方花架上低垂的紫藤花上,心中微微有些可惜。回来的,晚了些,紫藤花期已过,眼下只有零零散散些许花瓣,瞧上去,稀稀落落的。

“高煦和高燧都会开口。”

他说。

虽没直说,丘福会不会开口。可,那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朱高煦要去,丘福便定然会跟着去。

“你希望,皇兄发兵攻打倭国?”

他又问了一句。

徐妙容本想点头,突然,似想到了什么,她问:“王爷不想朝廷出兵吗?”

“兵者,诡道也。”

朱楹转过了身,停顿了一瞬,又道:“目下,出师有名。的确是个出兵的好时机。”

“所以王爷,是支持出兵的。”

“你不若问我,除了支持出兵,我还支不支持开海?”

一句“开海”说出口,徐妙容的视线猛地一顿。她心里,的确一直有这个疑问,只不过,一直没找到机会问。眼下朱楹既然说破了,那她也不隐瞒了。

“王爷支持开海吗?”

她径直问了。

朱楹道:“原先,没想好。但现在,我希望他们开海。”

原先。

现在。

徐妙容心知,造成他这种转变的关键节点,应该就是兰溪之行了。为什么转变,她没问,也大致能猜得出来。

无外乎是同朱瞻基想的差不多,堵不如疏,开海,又大有可图。

既然二人目标一致,她便多说了几句:“陛下,比前人都要主动,可开海一事,牵连甚广。王爷觉得,若提开海,胜算有多少?”

“三成。”

朱楹回答的很快。一句话让徐妙容有些泄气。

他又说:“现在,并不是提这些的好时机。”

言下之意,先不要吱声。

徐妙容也知,事情还有一箩筐,打倭国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便应下了。正准备亲自去看一遍白花花的五百两银子,下人来报,说徐辉祖来了。

徐辉祖昨日就说了要来,因此她也不意外。可,正儿八经看见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