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明第一王妃 > 分卷阅读353

分卷阅读353

看到,身旁的张氏眼皮子颤了颤。心知当娘的心里也怕,怕儿子真被朱棣打包送出去,她在心里感慨了一回。

也不知老天听到了她的感慨,还是朱棣的耳朵太长,他看着李茂芳,说:“谁说以后没机会?”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怔。

朱高炽眼睛一亮,朱高煦已经问了出来:“爹,你不打算让基儿去?”

“说了让你莫着急莫着急,你怎么听不懂话?”

朱棣又拉下了脸,没好气道:“他这么小,又是你大哥的独苗苗,我怎好让他去?”

“就知道你会心疼你的金孙孙。”

“废话,你也生个金孙孙出来,你也能心疼。”

“我到哪去生个金孙。”

“生不出来就闭嘴。”

朱棣瞪儿子一眼,又道:“老五上了年纪,不敢折腾。我呢,也不打算让他去。”

“那父皇到底打算让谁去?”

“你……你给我闭嘴!”

朱棣实在忍不住了,给了朱高煦一个眼刀,摆手,“你一边去,别扰了我们吃饭。余下的人,我还没想好。”

听罢这话,众人都有些泄气。

徐妙容在心里骂了一句“吊胃口你是专业的”,又快速分析起局面来。

朱棣既然说了,不打算让朱瞻基和朱橚去,那便说明,他心中已经权衡过所有人选。两个儿子是亲生的,谁去,对他这个当爹的,其实没什么差别,但对当事人自身而言,破坏力就大了。

朱楹是藩王,就连放他之国,朱棣都不肯,又怎会冒着巨大的风险,放他出海?

这么看的话,富阳侯李让竟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越想越觉得,朱棣应该意在李让。

这般想着,她越发留意隔壁桌的动静。朱棣可能也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放下筷子,叫人送了几张纸来。

“这是你们先前交上来的读书心得,朕皆一一看过,写得都不错。”

示意宫人将托盘端到各人面前,朱棣又道:“你们都先互相看一看。”

众人看过,又听得:“看完了,都来说说,你们觉得谁的心得写得最好?”

徐妙容心中一凛。

知道这话便是在让大家投票,所谓写得最好,便相当于,谁该出这个海。

第112章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徐妙容觉得这个“投票”烂透了。

表面看似很民主, 实际用脚趾头想,朱高煦和朱高燧不敢明面上兄弟阋墙,便都不好写对方。可他们也不会写李让。

朱高煦以为李让是自己人, 他不会写李让。朱高燧知道李让是自己人,也不会写李让。

而李让,碍于自己的身份, 同样不会写两位小舅子。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三个人都会写朱楹。

“二十二弟?你们三个都觉得, 二十二弟写得最好?”

朱棣听着儿子女婿们给的答案, 面上倒瞧不出来什么。他又转头,问朱楹:“二十二弟你呢?你觉得谁的心得写得最好?”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各人的喜好不同, 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同。如果非要说最好, 臣弟以为,皇兄心中所思,为最好。”

“朕又没写心得。”

“可皇兄所思, 远比我们每一个全面。我们看到的是一本书, 皇兄看到的, 却是整个天下。”

“若朕非要让你选一个呢?”

“那臣弟,选自己。”

朱楹起了身, 跪在了朱棣面前, 一声声,掷地有声又清晰明了:“既是上天的指引, 是祥瑞的首肯, 那臣弟便愿远赴海外,只求为我大明, 开疆拓土!”

还开疆拓土。

朱高煦撇嘴,朱高燧也隐晦地和李让交换了一个眼神。

徐妙容本来还有些担心的,见此,又不担心了。

她就知道,朱楹不会坐以待毙。那三个不是故意为之吗,那他便趁势而为,破釜沉舟。她就不信,听到“开疆拓土”四个字,朱棣的心里没有抖一抖。

“你果然没让朕失望。二十二弟,好气魄,好胆色!”

朱棣亲自将弟弟扶起,话锋一转,又道:“只是,海上艰辛,这一去,少说也要半年。你一心为我大明,却不问问,二十二弟妹心里是怎么想的?”

“臣妇并无异议,愿追随王爷左右,风里雨里,无怨无悔!”

徐妙容麻溜地开了口。

然后她就看到,朱棣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凝固。

寻思着你不是就爱折腾人吗,她又继续说道:“大明,不是臣妇一人的大明,它是每一个大明人的大明。出海,既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