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负责人是因为王建设将李秀芝撮合给了傻柱,觉得王建设能撮合一对,便也可以撮合一百对。
自认为王建设有当媒婆的潜质。
急巴巴的来了。
孤儿院的院长,则是听到了王建设全面推翻前任王红梅在职定论且收回95号四合院先进文明荣誉大院称号等事情,觉得王建设跟王红梅不一样,也来了。
王红梅在职那会儿,孤儿院的院长求助过王红梅,王红梅借口工作太忙,没搭理,被冷处理了几次后,院长就在没来。
两人各说各的难。
“王主任,我们也知道街道办难,可再难,孩子们也得吃饭,是有定量,现在的年月,你也清楚,孩子们又是长身体的关键。.”
后面的话,院长没说。
王建设却也知道了他的意思。
小年轻刚才已经跟王建设汇报了孤儿院的情况。
一句话。
形势很不好。
大部分都缺乏营养。
“我们工坊也难,昨天下午,又来了好几个投亲未果的女同志,住的地方都没有,更不要提吃饭的粮食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面对两位负责人的求助。
王建设也只能给出尽力而为的答案。
前天晚上,他才接了街道办主任的岗,两天时间内,95号四合院先后发生了两起大事情,忙的焦头烂额。
孤儿院院长和工坊负责人也知道这事,对王建设没能给出有效答案表示理解。
说了一会儿话,喝完水,两人先后离去。
王建设将两人送到了街道办的门口,直到看着两人身影彻底消失,这才折返到了办公室内。
看着忙忙碌碌的一干众人。
招呼道:“小李,查一下咱们街道有多少未婚男青年,离婚和死了婆娘的鳏夫也算上,身体有残疾的也不怕,条件差点也行。”
反正是为了吃饭而嫁人,只要能吃饱饭,男人差点、丑点、条件次点,无所谓。
萝卜配坑。
残疾男娶个相貌丑的丫头也行。
小李忙了起来。
“小王,辖区内,有多少没孩子的家庭,统计一下。”
本以为小王会忙碌一番。
王建设这头话音刚落,小王便给出了答案。
“王主任,就95号四合院有两户人家没有孩子,其中符合领养条件的只有一家。”
看着小王的面孔,王建设心里咯噔了一下。
这两户人家,指的该不是易中海和聋老太太吧。
至于许大茂,刚结婚大半年时间,谁也不敢断言许大茂是绝户。
“五保户和易中海?”
小王点了点头。
随后解释了起来。
“咱街道当初也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前几年,小王因为孩子的事情,专门寻过易中海两口子,做两口子的思想工作,让他们领养几个孩子,孩子改姓易,名字由易中海两口子帮忙起,到时候算易家的香火。
一大妈刚开始说的好好的,同意领养。
易中海也没有反对意见。
过了一晚上,易中海突然反对领养孩子,一大妈因为家里不主事,老爷们不让领养孩子,她也不能说什么。
王建设脸上泛起了几分诡异的笑容,跟同人文中描述的一模一样,聋老太太做通了易中海的思想工作,说服了易中海,易中海听了聋老太太的话,这才一反常态不同意领养孩子。
个个都是缺德户。
易中海为了养老,事事偏袒贾家,连累的闫家都受到了牵连,贾张氏还因为易中海的故意纵容被枪毙。
聋老太太为了不让孩子分走易中海两口子在她身上的精力和物力,规劝易中海两口子不要领养孩子。
换做别人,王建设没准会登门做做工作。
易中海和五保户,算逑了吧,一句话,他们不配有孩子。
回到办公室,抓起电话,拨了几个号码出去。
现在的电话,是那种转盘拨号的电话,按着一个数字转一圈,松开手指头,拨号转盘在反弹回原位。
王红梅也不是一点成绩都没有,最起码给王建设留的这几个电话号码是真实有效的。
电话打给了轧钢厂工会一把手,就工坊投亲女同志与轧钢厂未婚男青年进行联谊的事情,定了时间,王建设好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