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风站在地图前,神色凝重地向学者们介绍着当前的局势:“目前,我们和联军的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他们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断对我们进行围剿和打压。我们虽然在一些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他们的兵力和资源源源不断,我们的物资和人员补充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学者们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们深知,回国后等待他们的不是安逸,而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战斗。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反而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这时,李东风话锋一转:“不过,我在之前看过的一些书籍和资料中,得到了一些关于新型武器的灵感。我想,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些理念,研制出更先进的武器,来对抗联军。”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一些简单的武器设计草图,虽然线条粗糙,但却充满了创新的想法。
学者们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图纸。陈宇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兴奋地说道:“这……这简直太有创意了!如果我们真的能研制出这样的武器,那对我们的战斗力提升将是巨大的!”
其他学者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时间,会议室里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种问题和建议,对新型武器的研制充满了期待。
在讨论的过程中,李东风注意到角落里有一个身影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发言。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叶莲娜。叶莲娜是跟随学者们一起回到华国的大熊国助教,她有着高挑的身材,一头金色的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深邃的蓝色眼睛里透着聪慧和坚毅。在大熊国的时候,她就给予了学者们很多帮助,这次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协助他们偷渡回国。
李东风走上前去,微笑着问道:“叶莲娜,你对这些想法有什么看法?”
叶莲娜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就坚定起来:“我觉得这些理念非常新颖,很有可行性。在大熊国,我也接触过一些先进的科研技术,或许可以为你们提供一些参考。而且,我愿意加入你们的研究团队,一起为反抗军研制新型武器。”
李东风听后,心中大喜:“那真是太好了!有你的加入,我们的研究一定能事半功倍。”
就这样,新型武器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为了给研究工作创造相对安全的环境,李东风将研究地点选在了一个隐蔽的山洞里。这里地处深山,周围被茂密的树林环绕,不易被联军发现。而且,山洞内部空间宽敞,可以容纳各种实验设备和材料。
学者们和叶莲娜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他们首先对李东风提出的新型武器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在计划中,他们将重点放在了自动步枪和类似GTR装备的研制上。自动步枪的研制目标是提高射击精度、射速和可靠性,使其能够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类似GTR装备的研制,则是为了提升反抗军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联军的机械化部队。
然而,研究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首先是物资匮乏,反抗军的资源本来就有限,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消耗,更是所剩无几。为了寻找研制武器所需的材料和零部件,学者们不得不四处奔波。他们深入敌占区,在废弃的工厂和仓库中寻找可用的物资;与当地的百姓合作,收集各种金属、木材和其他原材料。每一次外出寻找物资,都充满了危险,随时可能遭遇联军的巡逻队,但学者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
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叶莲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利用自已在大熊国积累的人脉和资源,通过秘密渠道,为研究团队购买了一些关键的零部件和先进的测量仪器。这些物资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研究工作的进展。
除了物资匮乏,技术难题也是研究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自动步枪的研制涉及到复杂的机械原理和精密的制造工艺,学者们虽然在理论知识上有一定的储备,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枪膛的气密性难以保证,导致子弹发射时威力不足;子弹的连续供弹系统设计不合理,经常出现卡壳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学者们没有气馁,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他们日夜坚守在实验室里,饿了就吃一口简单的干粮,渴了就喝一口山洞里的泉水,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叶莲娜也积极参与到技术难题的攻克中。她凭借自已在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学者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研究枪膛气密性的问题时,她提出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