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帝国,为了天皇陛下,我们别无选择,到了我们尽忠的时候了。”
“哈依”司令部里所有人同时起身,恭敬地弯腰回应。
李文举、卢洪升、刘风年,三位少将师长,柯进忠、韦成、赵子龙,三位大校师长,面对三倍于己的日军,以及正在撤军的超过四倍于已的俄军,六个人的面色是凝重的。虽然俄军忙于后撤,很可能不与禁卫军交火,但是战争期间,偶然性太多,越怕什么,越会发生什么,不得不防。还有必须直接硬钢日军三倍于己的百战之师,而自己,都是组建时间并不长的新军,这场仗,不好打,又不能不打,而且必须打赢,太难了。
最后,李文举拍板:“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并不是人多就能赢到最后,否则1900年八国联军就不会打进北京。在绝对火力面前,任何战术都是扯淡。此时此刻的禁卫军,不需要任何战术,只需要火力全开,全速输出就够了。在打光所有炮弹和子弹之前,人在阵地在。”
李文举的目光环顾五位师长,脸上迅速爬满兴奋之意:“只是剿灭几百人的土匪,你们就想拿功勋团?就想拿王牌师?做梦。难,就对了,终于轮到我自己了,功勋团,王牌师,终于距离自己越来越近。”
李文举最后强调:“这一仗好打,奉天就这么大,大平原上,能有什么花样,就是硬碰硬,兵来将挡,水来土埋。.微′趣·小*说? +首?发¢”
赵子龙也十分赞同:“想多了都是故事,全力开干,不论是日本鬼子,还是沙俄鬼子,死了的鬼子,才是最好的鬼,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全力杀鬼子,把更多的子弹射进鬼子的身体,干就完了。”
从而导致日俄战场出现了一个诡异的画面:
俄军在全速撤退,直接从奉天郊外撤向铁岭方向。
日军在全速进攻,一部日军追击俄军,意图将俄军驱赶向更远的地方。另一部日军,直插奉天,目的明确,不想耽误哪怕一分钟的时间,结果……
左翼日军的第一军和第五军,直接撞上了截击的禁卫军第14、15师,炮火连天,枪声不断,双方密集的火力,让双方都寸步难行。双方在一片俄军临时的三线阵地上缠斗,近距离互射,扔出的手榴弹像是爆发了蝗灾,铺天盖地。
中路日军第四军,冲的最快,当奉天城墙出现在日军视野里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刚刚赶到的禁卫军第11师54团,18门nd-80迫击炮,12门fa-80步兵炮,紧急制造出来的弹幕,然后才是fa-1903步枪,fa-26轻机枪,fa-42重机枪,交织成的密集火网。
战斗打响二十七分钟后,禁卫军第11师第51、52、53、55团,先后赶到,直接加入阻击行列,所有火力全速输出。又过了半小时,禁卫军第16师到达战场,禁卫军的火力,立即增加了一倍。
右翼日军第二军和第三军,任务是驱赶俄军远离奉天,但在途中,却意外看到禁卫军一部在远距离观望日军的追击战。禁卫军并没有开火,但是却挡住了日军进入奉天的道路,看他们在雪幕中全力构建临时阵地的样子,显然是不打算轻易放开通道了。
现在到了第二军和第三军做选择题的时候了,是继续驱赶俄军?还是击溃禁卫军,打通去奉天的道路?
第二军司令官奥保巩和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只商量了两分二十秒,就做出了决定。第二军负责击溃禁卫军,打通去奉天的道路,第三军负责继续驱赶俄军。
乃木希典是与禁卫军打过仗的,他深刻记住了禁卫军的英勇顽强,进攻果决,火力凶猛,所以,他不想继续尝试,他选择捏软柿子,继续驱赶全速撤退的俄军。此时的乃木希典彻彻底底地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位置,也没有了复仇的奢望。
奥保巩在内心中对乃木希典充满了鄙夷,他认为乃木希典被禁卫军打怕了。他要让乃木希典看看,他的第二军是怎样轻松击溃禁卫军的。
奥保巩的第二军,直接调转枪口杀向正在观望的禁卫军。
正在观望中的禁卫军第12师60团,看到一部日军调转枪口冲向自己这里,团长常亮直接下令开炮,18门nd-80迫击炮,12门fa-80步兵炮,全速输出。fa-1903步枪,fa-26轻机枪,fa-42重机枪,等待日军进入射程。他们的任务是阻击日军或是俄军进入奉天城。
战斗,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进入了高潮。
日军第二军,全军压上,日军士兵们喊着“板载……板载……(万岁)”,在更宽大的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