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暴露出来的全部火力。对于一直在开火的坚固火力点,fa-112轻型榴弹炮,直接一发入魂,没打中?那就再来一发。
但是,守城日军并没有因此被赶下城墙,他们依然在借助有限的掩体,顽强地反击。打了三十多个月的日俄战争,历经血与火的锤炼后,日军的坚韧程度,超乎想象。死伤惨重,却并不能吓倒日军,也不是日军让出城墙的理由。
这时,孔龙康朗两支战术小队,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六挺nd-02-e轻机枪同时开火,剩下的十四人,金属枪托抵肩,平端着fa-1903-a,躬着上身,小碎步快速突进,不断的抠动扳机,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24发长弹匣,很快就被清空了。立即掰下弹匣,把绑在一起的插口朝下的弹匣,调转过来,插进去,拉一下枪栓,继续射击。
十四人分两组,一左一右,形成交叉火力,在六挺nd-02-e轻机枪的配合下,顷刻间制造了大量的杀伤,制造了日军巨大的防御空档。
孔龙小队在左,康朗小队在右,只用了不到五分钟,便占领了靠近城门的一段城墙,城墙上的防御火力也被清除干净,立即打出烟花,提醒攻城部队。
fa-80步兵炮和nd-80迫击炮,开始遮蔽射击。
fa-42重机枪,也瞄准了城墙,应对突然冒出来的敌人火力。
攻城部队迅速靠近城墙,迅速架好城梯,迅速攀爬城墙。三丈多高的城墙,只需要不到十秒,人就能上去。
禁卫军8师37团的战士姜用林,第一个爬上了辽阳城墙,立即和孔龙康朗两支战术小队一起,向城墙下的日军射击。接着二名战士爬上城墙,同样第一时间单膝跪地,举枪射击,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同样如此。
日军冲田洪明大队,为了抢回城墙,用上了全部的哈乞开斯机枪,士兵们顶着禁卫军的子弹,不要命的往前冲。
城墙上手榴弹像雨点一样扔下来,爆炸像除夕夜的鞭炮,连续不停,冲锋的日军成片的倒在血泊里。后面却有更多的日军冲上来,他们必须夺回城墙,否则辽阳是守不住的。
禁卫军同样有必须守住城墙的理由,理由和日本人一样充分。
在禁卫军与日军在争夺城墙的时候,旬子奇小队轻机枪开路,半自动步枪查漏补缺,很快也攻入了本田亲喜联队的指挥部。
本田亲喜在士兵拼死保护下,才从后门冲出去,本人也中了枪伤,虽然不致命,但是却无法自由行动了,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轻伤也十分致命。
旬子奇并未追击,简单翻看了日军联队指挥部里的文件,这才发现,原来辽阳城里居然有两万多名日军伤员,等待转送大连。这两万多伤员,有什么文章可做呢?
37团只用了二十四分钟彻底占领全部东段城墙,打开城门,开始向城内攻击前进。
其它五个城门先后被禁卫军攻破,耗时均在一小时以内。不是守城日军实力弱,而是禁卫军火炮实在太多,钢铁开道,谁能阻挡。
随着城门攻破,巷战,随之开始。而巷战,又是禁卫军的必修科目,从初级步兵,到中级步兵,再到高级步兵,巷战是一直贯穿着整个训练过程。
禁卫军士兵像是在重复巷战训练的整个过程,他们第一次深刻认识到巷战训练的重要。
战争原来真的可以在城市里展开,以往在巷战训练中,交替掩护射击,是最无聊的训练科目,装模作样地对着空气射击,对着人形纸板射击,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今天实战才发现,居然如此重要,学以致用了。很多禁卫军战士在内心里嚎啕大哭,当初为什么没有这个意识呢?当初为什么不相信教官说的话呢?
日军显然没有受过专业的巷战训练,甚至根本就没有巷战的意识。
专业vs业余,结果不言而喻。
在禁卫军强大的火力和高超的技战术面前,日军只能不断的后退,不断的被压缩。
禁卫军越打越顺手,越打越从容,最后孙昌明喊话日军:我只给你们半小时,放下武器,立即投降,否则炮火覆盖。
本田亲喜联队并没有等来奉天的援军,或者说,他们没有坚持到奉天的援军到来。也确实如此,奉天确实派援军过来了,因为禁卫9师那里,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曳光弹(指示方向)打得漫天都是,绚烂至极,简直像是除夕夜的烟花。
二十几分钟后,冲田洪明带着本田亲喜联队长的指挥刀,举着白旗,代表本田亲喜宣布日军投降,双手奉上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