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机翼为全金属双梁骨架,前梁以后为布蒙皮,机翼平面形状为矩形。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外形呈流线型。尾翼为斜撑杆式布蒙皮结构,位于机身的后上部。它包括带有斜撑杆的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起落架为后三点固定式。驾驶舱装有两个可拆卸座椅,舱罩上部有应急舱盖,舱内有通风和加温装置。驾驶舱风挡玻璃也可以加温防冰。
运-1装有航行仪表和机载电台设备。航行仪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罗盘、陀螺半罗盘和地平仪。机上的通信设备有短波和超短波无线电电台。至于导航设备?就是人的肉眼+地图。运-1运输机舱内有通风和加温装置,舱罩两侧突出于机身,向下视界良好。带有系留环的货舱地板能承受1500千克的集中载荷。两侧装有10个简易座椅,壁上各有4个直径10寸的圆窗。在左侧11号和15号隔框间有一大货舱门,门上装有乘客登机门。货舱内部可进行不同改装。运-1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我们自行研发的农场-1型(far-1)活塞式发动机,不稳定,相当不稳定,但是我们又没有其它的发动机可选,就是今天的试飞,我也不确定能稳定运行多长时间,是15分钟,还是17分钟。far-1.14型活塞式发动机(第14个改进版本),功率为735千瓦(1000马力),1000马力、九缸星型排列,4叶螺旋桨,油箱容积1240升,滑油箱容积115升。听完陈妮儿的介绍,戈辉依然是一脸淡然之色,声音淡然:“有问题就对了,你们能将简单的星型发动机设计图,变成发动机,还能让飞机在天空飞行十几分钟,这已经是无中生有的能力了,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可是……”陈妮儿一脸苦笑道:“只能稳定运行十几分钟,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不是德国人来了嘛!”戈辉的声音依然淡然:“他们想要我们现成的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就得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特么都是写进了合作协议的。”戈辉罕见地在四人面前爆了一句粗口,然后继续道:“况且,如果他们不帮忙,拿走飞机壳子也没用啊!据我了解,目前欧美列强也没有合适的飞机发动机,他们也在摸索之中,而我们,走在了他们的前列。” “他们就可以吗?”陈妮儿并不相信德国人:“我们的研发团队里,就有很多德国人,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惊才绝艳的能力,没有让我们的发动机变得更加稳定。”“不一样,我们能请到的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小白,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冒尖的普通研发人员。而这次来的军工专家,都是在机械设计方面工作多年的大拿。”戈辉介绍道:“他们缺的是启发,需要我们帮他们捅破窗户纸,让他们有种‘ohygod,原来如此’的感觉。”陈妮儿也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然后认真地说道:“明白了,今天我们会全力展示,让德国专家看到我们的价值。”“那就拜托了!”戈辉满意地说道:“不过,也不要太勉强,不成功也没关系,反正白纸黑字的合同已经签了,我们现在能展示的就已经非常先进了。”嗯嗯,陈妮儿听后信心大增,于是又道:“那我介绍一下那个身材瘦长的歼-1战斗机。”歼-1战斗机,戈辉多次强调这是歼击机,同样是戈辉提供的技术路线。上一世的于果,在美国的私人收藏品中,就有一架s2赛季的名机p-51野马式战斗机。他拆解研究过,虽然没有精确测绘,但是基本的技术路线他是了然于胸的,所以他给出的图纸相当粗糙,但是方向是不会错的。陈妮对歼-1战斗机更加用心,全程参与建造,参与讨论每一个设计细节:这是歼-1战斗机的第11次改进版,布局没有特别之处,仍然是采用先进的层流翼型,高度简洁的机身设计,合理的机内设备布局,这使它的气动阻力大大下降,在不影响尺寸和重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加载油量,尽可能的提高航程。动力依然是我们的far-1.14型活塞式发动机,所以歼-1战斗机面临的问题,同样是发动机的问题。装有和运-1完全相同的航行仪表和机载电台设备。航行仪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罗盘、陀螺半罗盘和地平仪。机上的通信设备有短波和超短波无线电电台。导航设备同样是人眼+地图。戈辉认真地说道:“这两架飞机,是我们特区的天空雄心,是在未来十几二十几年内,敢于和列强正面硬刚,指着鼻子对骂的底气。虽然现在还不堪大用,但是五年八年之后呢?十几二十年之后呢?清国的天空,必然由我们禁卫空军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