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在路上等着,看到牛汀兰出来,“怎么样?”
牛汀兰:“没问题。+新,完\本^神′站, \无_错?内`容^校长说会将12班的男生打散。放在2楼的6个班里(包括12班)。”
青歌点点头。
牛汀兰补充道,“对学校而言,打散一个班,成本也很大。但是只有几个学生,就很容易了。”
青歌;“但这与他们的初衷不是反了吗?他们不介意?”
最开始校长是要求叫出女生带头闹事的头目。
现在是打散男生闹事小团体。
牛汀兰:“局势不一样了。之前只是班级闹事,现在是行业暴动。孰轻孰重,他们分得清。”
拆屋效应(天窗效应)。
“而且这件事情上,学校也有理亏的地方,放纵李老师歧视打压女生。”
“反观12班,能想到的最大闹事方式就是剪头发。”
“能有什么危害?”
“让他们冷静下来思考(前提是有资格上谈判桌),他们自然知道怎么做。”
周三早上,青歌进学校碰到王老师(实习女老师)。
青歌走过去打招呼,“12班临时班主任的事,你没争取吗?12班的人对你有些好感。”
王老师在11班和8班教课,一首也有帮12班女生。-?o咸1鱼2看′+.书$ ?§最?t`新¥章=节?×更}新,快¤¨
和李老师一个办公室。
12班的女生对王老师有好印象,对金老师没印象。
金老师教的是7班和9班,对12班的事有耳闻,但没有插手过。
也不和李老师一个班级。
按理说,王老师胜算更大。
王老师笑笑,“我争取了,第一个过去。”
“他们进来说的时候就首接去找的是金老师。”
“我跑过去说我可以。”
“但领导觉得12班班主任就是因为是女老师,才这么事多,所以不要女老师,要男老师。”
“我还听到他们说以后老师招收男老师多一些。”
性别定论。
(《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娃)中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指出社会通过教育、习俗将女性塑造成“他者”。)
(福柯的话语理论:性别是权力话语建构的“社会角色”,如“男性应理性、女性应感性”的刻板印象源于文化规训。)
(但作者“狸子猫酱”认为还应补充,如下。)
某个女生一有什么坏事,就会把坏现象盖在整个女性头上。
但男性犯错,只认为是个别现象,大部分还是好的。*幻¤$′想·,?姬ˉa· ¢|2更§£新%最×\¨快@
李老师犯错,堵住了王老师晋升的路口。
青歌没说什么。
按照规矩,她不参与王老师(女老师)和金老师(男老师)的竞争。
即使领导层没给王老师机会,也不是她再去插手两位实习老师的事的借口。
早上的语文和英语课,青歌昏昏沉沉,睡了一觉。
课间操时,牛汀兰带来最新消息:
教育局很快给出反馈,要求全省学校注重师生身心健康。
学期结束,市一中全体老师参加教师职业素质培训。其余学校按名额参加,并需参加考试。
35岁以下教师必须两年内配齐教师资格证,35岁以上教师5年内配齐教师资格证。
另外,下学期开始各校需配有至少一名心理老师,每个班一个礼拜必须上一节心理教育课。
牛汀兰:“这个年,全省老师都要忙。现在学校急着招心理老师。算不上整个行业的震动吧,但于我们省的教育机构肯定算是震动了。”
学生推翻老师,是大事。
老师歧视打压学生,也是大事。
12班的事压下去了,上面也没有糊弄。
“你妈要忙了?”青歌问。
牛汀兰:“到学期末的时候,都得忙。”想了想,“抓身心健康这个事,也不仅是因为我们学校。”
隔壁大学城,十一的时候,有个男生听信兄弟介绍的高薪工作,去云南兼职模特,没回来。
十一月份,有个研究生承受不住论文压力,跳了。最大的风声是导师压榨学生,把辛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给了延毕的学姐。
然后是这个月,有人听信刷单高薪,被骗一万二。
一个失恋女生在网上找了情感热线,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