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把属于赵家的粮食全部都拿走了,然后只给他们看了老钱家的粮食记账。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
当初发了多少粮食都是有数的。
老钱家的粮食一看账本和粮食,就知道。
当然大队里发粮食,是一年发两次。
比如春收和秋收这两个季节。
但每次发的粮食,赵母都会平分到每个月。
这样就是为了不至于粮食不好买的时候,全家饿死。
在这个年代。
有时候你有钱,都不好买粮食。
把大队里分得的粮食,平分到每个月。
至少保证买不到粮食的时候,钱家的每个人能够活着。
不得不说。
这过日子,要方方便便都算计到。
很快,钱家的人就给了回应。
这三个月的粮食是对得上账的,平分到每个月就是一个月还有二十斤的粗粮,三十斤的细粮。
也就是说一个月共有五十斤的粮食。
其实原本还可以更多一些的。
但当初分粮食的时候,老钱家大部分要的都是细粮,这样就导致分得粮食斤数比正常的量要少了三分之一。
看着这五十斤粮食很多?
但老钱家,一家有十几口人,又会让大家都吃饱,所以一天可以消耗掉西斤到五斤粮食,一个月至少是120斤粮食。
这个亏空太多了。
赵氏捂嘴掩盖自己的笑意:“那个因为老钱家的房子和财产和我们母子几个都没关系。所以我们的工分和粮食都是自己管着的,我和我小儿子的口粮每个月出二十斤,十斤粗粮,十斤细粮。”
赵母的饭量小,一天三两粮食都吃不了。
她经常早上就喝一碗青菜粥,晚上也喝一碗粥,然后中午吃点主食。
不过赵母喜欢吃零嘴。
在三顿饭之外,她还经常吃点糖和糕点之类的。
赵小弟还在上学,中午那顿要在学校食堂吃,所以一天三两粮食也足够。
他们每个月出二十斤粮食给老钱家己经不少了!
这样就一个月有了70斤粮食。
可还有五十斤粮食的亏空。
这还是往少了算,如果保证大家吃饱的话,就要买八十斤粮食。
八十斤粮食。
如果有粮票的话,还会买的便宜一点。
但他们没粮票,只能去黑市上花高价买。
最后钱二田的媳妇夏兰在黑市上,花2毛3的价格买了五十斤的细粮,三十斤一毛钱的粗粮,共花掉14.5块。
她之所以会买那么多的细粮。
是因为夏兰要让这个月一半的时间都吃细粮。
这样就可以完全把赵氏比下去。
而且粮食是大头。
接下来再准备10块钱买些肉菜和鸡蛋什么的。
她还剩下5块。
哼。
她老公钱二田说的一点都没错。
以前赵氏就是从每个月的30块的生活费中,净赚10多块。
可夏兰不知道的是。
管一个家岂是那么容易的?
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需要花钱?
夏兰来自城里,虽然心思多,但一看就是不会过日子的那种。
再说她在家也没管过家里。
不知道一个家方方面面的都需要花钱。
比如谁家有喜事,要随份子。
谁家有白事,要随份子。
又比如和老钱家交好的人受伤了或者办大寿什么,这些都要花钱。
钱二田媳妇管家的前几天。
老钱家一家人都很是开心,毕竟天天吃大米白面的,还吃了一次肉,这鸡蛋更是不缺。
他们更觉得以前赵氏贪污了很多。
对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花钱很快。
全家吃了一次肉,花了2块多,又买了4块多钱的鸡蛋,加上买粮食的14.5块。
才刚七天的时候,己经花了21块钱。
不过夏兰和钱二田,一点也不担心。
就算这一个月30块的生活费都花完,他们也能证明他们管家的时候,吃的比赵氏吃得好!
更何况现在是先夺权。
等以后有的是机会从30块的生活费里,抠出一些钱来。
可是等到第七天的时候,赵氏又在饭桌上交代了:“老二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