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大胆的说了,“我们的”小鱼”糕点,己经在县城打响了名气,下一步就是扩大规模,我们现在己经扩大到六十几个人,每天大概能产三百斤,供销社和百货商场几乎都是断货的状态,
我们现在生产有限,如果要扩大规模,只能引进机器,然后建立规模化的生产车间,把一些活分担给机器,我们的工人才能更好的研发。”
卫康健抽了抽嘴角。
将难题抛给了他。
“你们大队只要在年底赚到三万元净利润,我朝县里申请,给你们建厂。”
众人的眼睛都瞪圆了。
建厂?
在大队里建厂!
杨东亮则有些激动,没想到乔婉月说的真的实现了!
至于三万元的利润,他压根就没放在眼底,其他人不知道,乔婉月将生产线分为了两条,一条走大众便宜路线,另一条走又贵又精致的路线。
她说,想要赚钱必须要生产价值高的商品。
就这短短几天,他们的订单量己经堆到一千单。
他仿佛看到了糕点厂在朝自己招手。
云英弱弱的举起手,“我们能建厂吗?”
卫康健瞪了他一眼,“你也能赚到三万?”
云英:.......不能
乔婉月意料之中的事,在小河村建厂不仅是方便了村民,更是对公社有益处。
她继续道,“我们下一步打算申请商标。”
“商标?”
现在人印象里没有商标的概念。
乔婉月解释道,“大概就是,只要有人看到糕点就能想起我们小鱼糕点,就像大家看到糖就知道的大白兔奶糖一样。”
她这个比喻通俗易懂。
乔婉月的目标太大了。
给大家都吓着了。
就连自诩见过大场面的云英都不敢立下豪言壮志说年底净利润三万,要知道交给公社和发完工资后,还能到三万元!
只有国营大厂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