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调回棉纺二厂的事,图南是后来才知道的。本文搜:肯阅读 kenyuedu.com 免费阅读当时,就觉得这位别不是脑子不好吧?
在小敏财会中专毕业,分到银行之后,和她同期的厂里子弟因为厂里效益不好,都没能进厂。有顶职的名额都不用。当时张阿妹还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明智,让女儿读了中专。
这代表了什么?棉纺业要经历阵痛了。他当初为什么把母亲离开棉纺主业,就是知道总有这一天的。现在老吴明明己经出逃了,结果又跳回去了,这是什么毛病?
他哪里知道,老吴都知道,吴珊珊也拦了,但是他坚决不肯再在服务公司待了。特别是找了图南和张书记,结果不是挽留、安抚,而是真的让他再退一步。这是让他最受不了的。
而黄玲和宋莹知道老吴不喜欢她们,于是也没参与。主要是,新时期,除了工程公司,像拖把,鞋套这些生意很好,但竞争也大。弄得他们俩每天忙得手脚不停,他们这生意,不仅关系到他们,还关系到棉纺二厂。
之前他们破布条都是向棉纺二厂进货的,而且按章算钱。之前棉纺二厂还不当一回事,但是现在他们最稳定的一块就是这儿了。国家大裁军,他们做军品的订单立即就少了大半。人家军品厂都没订单了,更不要说他们了。
然后有了新的政策,于是周边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说实话,若不是他们是从棉纺二厂出来的,他们都想找乡镇买布了。所以还是图南的站位高,首接说,他们得有社会责任感。
现在他们成本比别人高,拿什么竞争?就是各种的想法子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吴因为自己的那点破事,闹腾,别说张书记和图南了,连黄玲他们都瞧他不起。所以他走,黄玲和宋莹都没拦。
这样,更加激怒了老吴,调回棉纺二厂之后,在厂里也没得到想像的温暖,于是在家就有些看谁都不顺眼的意思,脾气就越发的大了。
这些年张阿妹一首让着老吴, 倒是把老吴纵得有点找不着北了。小敏第一个搬了出去,她分配了工作,才不受这个气呢。
然后老吴把能争气的期望都放到了小军的身上,怎么着也得给他们考个大学。最好也考到沪市去。至少要比林栋哲强点吧!这对小军的压力极大。于是小军高考失利,一下子崩溃了。
张阿妹原本还想过的,毕竟老吴也是干部,没之前赚得多,但比一般人还是强点。结果这么一来,张阿妹就觉得,老吴脾气不好,儿子废了,而自己女儿也稳定了,她不如跟女儿过去。于是找个机会和老吴吵了一架,老吴推了她一下,她就去街道告了老吴,然后合情合理的离了婚,投奔女儿去了。
老吴能怎么办,只能一边照顾儿子,一边上班,还一边接点私活。现在老吴整个人都老了十岁,也就只有吴珊珊在大学当老师,能让他提振一下精神了。
所以图南刚看到吴珊珊开口,就立即回绝,几年前图南就没答应,更不要说现在了。厂里现在鼓励停薪留职。而图南知道服务公司被拖得快不行了,立刻和张书记说了,让棉纺厂马上组织人把卖不出去的布一批送乡下,不要票,结实的军绿布,在乡下非常好卖,甚至于可以鼓励职工去卖布,给他们时间和政策。算好成本,给职工让几个点。
张书记对二厂也是有感情的,不能说他离开,就不管了。在局党委会上讨论之后,立刻自己下去组织。
效果不错,厂里多年滞销的布全卖了出去。而其它的一些职工组织起来,做拖把和鞋套。我们自产,让服务公司销售。一是减轻服务公司的压力,二是抢占市场。
之前他们卖布给服务公司,是加了利润的。但是他们职工原本好些都没活干,不如组织起来,用厂里的布来加工,再把他们加工的给黄玲,那么成本无形的就消除了。黄玲他们有了价格优势,那么加上这些年的渠道,他们总算能松一口气。
所以这回,棉纺二厂的情况可以说是比其它厂强得多,至少没把布当工资发给职工,劝职工停薪留职。
图南他们做的这些,也没在外头说去,棉纺二厂的人也不知道黄玲他们做的努力,除了当初进三产的那些人,原棉纺二厂的对黄玲他们也是很不爽的。这中间,多少也有老吴的功劳。于是几家的关系也是目光可见的变得更差了。
这些图南知道,可是他还真没法,就算知道最后的结局就是下岗,然后大家树倒狐狲散。但是,他能看着他们真的跳船,然后还被再踹一脚?
他只能帮着张书记把主业之外、的全部剥离,像从幼儿园起的那些,全部交给教育局,教育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