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马超重生大宋朝 > 第203章 子夜行军

第203章 子夜行军

晦日之夜,墨色天幕吞噬了最后一丝月光,唯有星河如淬毒的箭矢倾泻而下。-g/g~d\b?o,o?k¨.!c!o*m\

万千星辰在云翳间明灭,恰似蛰伏在幽冥的恶鬼,将森冷目光投向人间。

完颜银术可腰间悬挂的突厥弯刀随着步伐轻晃,那弯曲的刀身宛如一弯残月,精钢锻造的刀身泛着妖异的冷芒,刀柄上镶嵌的松石在黯淡星光下幽幽发亮。

他的皮靴碾碎凝霜,踏过校场冻土发出细碎的咔嚓声;传令兵的铜锣声撕破死寂,沉睡的虎贲营如被惊醒的蛇群,千名甲士在凛冽夜风里迅速集结。

铁甲碰撞声混着粗重喘息,在空旷的营地激起回响,恍若千头巨兽在黑暗中苏醒。

月光虽隐,却难掩这支奇兵的锋芒;他们身着缴获的宋军衣甲,玄铁锁子甲在星芒下泛着幽蓝冷光。

长陌刀如寒鸦展翅,短陌刀似毒蛇吐信,弩机弦线紧绷如虎贲们的神经,短把骨朵的狼牙闪着嗜血的幽芒,解腕尖刀则暗藏在靴筒内侧,等待着饮血时刻。

而完颜银术可的突厥弯刀,更像是这群虎狼之师的獠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腥杀戮。

完颜银术可大步穿行于阵列之间,狼目扫过麾下勇士。

只见有人紧攥刀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有人舔舐刀刃,喉结滚动间满是对厮杀的渴望。

他突然伸手握住突厥弯刀的刀柄,猛地将其抽出,弯刀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刀锋划破夜空,带起一串火星。

厉喝声震碎子夜:“汴梁南城三关——南熏门、戴楼门、陈州门!十里奔袭,半个时辰踏破敌阵!虎狼之师,随我破城!”

千道黑影如离弦之箭窜出营地,铁蹄踏碎满地霜华,朝着汴梁城疾驰而去,只留下朔风卷着未散的寒意,在空荡的校场中呜咽。

完颜银术可四十开外年纪,高大的身躯盔甲齐备;身上五样兵器一样不落,只是多了一样短柄陌刀。

完颜银术可敬服历史上的突厥人,认为突厥弯刀是冷兵器时代最优秀的利器。

突厥弯刀最显着的特征是,刀身从靠近刀柄处开始明显向前弯曲;形成一个较大的弧度。

这种设计并非突厥人首创,但突厥人将其发扬光大并传播开来。

突厥弯刀弯曲的优势,特别适合骑在马背上使用。

弯曲的刀刃在冲锋劈砍时能更顺畅地“拖割”敌人,利用马匹的速度增强切割力,减少刀刃被卡住的风险。

突厥弯刀的弯曲刀刃在挥砍时,接触目标的角度更利于切割软组织;如肌肉、肌腱等。

突厥弯刀的弯曲形状也便于在近距离格斗中进行挑、刺等动作。

突厥人作为发源于中亚的强大游牧民族联盟,在6世纪至中世纪后期广泛活跃于欧亚大陆;他们是卓越的骑兵战士,以轻骑兵的骑射和冲击战术为主;弯刀是他们重要的近战武器,与弓箭、长矛(或长柄刀)配合使用。

突厥人继承了更早游牧民族的武器传统,并吸收了波斯、中亚等地的冶金和锻造技术,弯刀设计被广泛传播,深刻影响了中东、西亚乃至东欧的武器发展。

突厥弯刀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奥斯曼土耳其“基利”弯刀的直接祖先,奥斯曼土耳其人作为突厥人的重要后裔,继承了这种弯刀形制,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炼和发展,形成了特征更加鲜明、工艺更加精湛的基利弯刀。

基利弯刀通常具有更夸张的弯曲度、更精良的锻造、更华丽的装具,以及独特的配重(刀尖加重利于劈砍)。

随着与波斯、阿拉伯等更发达冶铁地区的接触,锻造技术得到提升;使用了折叠锻打、夹钢等技术来平衡刀刃的硬度和韧性。

突厥弯刀是武士身份和战斗力的重要象征,它代表了游牧骑兵军事传统在欧亚大陆的深远影响。

完颜银术可以突厥轻骑兵的模式和突厥弯刀的砍杀功能装备,训练和装备了2000名虎贲校尉。

可他最喜欢的还是唐朝的陌刀,唐朝陌刀制作工艺复杂,采用包钢等锻造技艺,经多道工序打造,质量高,成本高昂,对工匠技术要求也高。

2000名虎贲校尉装备陌刀是不现实的,只有完颜银术可、钮钴禄以东,钮钴禄以西几个亲信将领配备陌刀。

突厥弯刀采用“一火成型”的快速锻造法,制作时间短,能满足游牧民族大量装备的需求,但强度和耐用性相对较弱。

唐朝陌刀与突厥弯刀对阵中往往是大获全胜。

大唐与突厥的对决,在唐初一段时间由于大唐实力尚弱;便采取低姿态求得突厥的和平。

随着实力的逐渐增长,大唐统一之势已然明了,这种实力的膨胀逐渐引得突厥的不满,大唐与突厥之战不可避免。

但大唐缺乏良马,以步兵为主,便不得不思考以步克骑的方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