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快穿大明:我成了当朝宰相 > 第18章

第18章

“陛下……”

杨宪此刻已然是浑身颤抖,匍匐在地,纵然有心诡辩,可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他抵赖。

看着杨宪这幅样子,胡惟庸面无表情,心中却是笑开了话。

之前朝廷有朱十一,李善长等人,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好不容易搞垮了朱十一等人,杨宪又跳了出来。

两人本来就不合,只不过在搞朱十一两人臭气相投联合在了一起罢了。

而现在,杨宪一死,那今后的中书省,可就只有他胡惟庸一人说了算了。

“来人,将杨宪押下去,于午门外斩首示众。”

“二虎严查扬州之事,凡是涉及扬州案件之事,与杨宪苟合之人,全部抄家问斩,绝不姑息。”

朱元璋,断声喝道。

“是!”

二虎当即领命道。

侍卫们则是将杨宪押了下去。

“陛下圣明!”

群臣纷纷恭贺道。

心中也是长出了半口恶气!

“你也下去吧!”

朱元璋旋即看向扬州秀才。

“是陛下!”

扬州秀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躬身退下。

“诸位爱卿,扬州之事,不忍直视。”

“今后,若有人还敢为非作歹,咱绝不姑息!”

“元朝因何覆灭,诸位时刻谨记!”

“……”

“今后,百姓来京上报,若有胆敢阻拦者,杀无赦!”

朱元璋,接着扬州之事,开始训斥百官。

“是陛下!”

群臣纷纷应道。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杨宪能够控制扬州百姓,不让扬州百姓离开扬州,上京上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户籍制度。”

“正是我朝将百姓户籍定死,匠户,农户,军户,完全固定在家乡,不允许其随意走动,才是助长了杨宪禁足百姓的嚣张气焰。”

“儿臣恳请父皇,重启朱十一的国策,不以户籍规定百姓的生计,允许百姓四处走动。”

“如此一来,即便再有官员想要欺上瞒下,也无法将百姓完全禁足!”

朱标,紧接着出列道。

杨宪之所以能够牢牢把控扬州百姓,将扬州的事情捂的严严实实。

一方面是因为杨宪深的陛下信任。

另一方面,是扬州百姓基本上都被固定在原籍,一个都跑不出来。

但凡能跑出来几个,扬州之事,绝对不可能捂到现在,才会爆雷。

反观朱十一被罢免后,原本人口可以随意流动的政策,被朱元璋更改,以致于扬州百姓成为了瓮中之鳖,只能进不能出。

“胡闹!”

“咱立户籍制度的时候,就与你说过。”

“户籍乃是咱大明的国本,唯有户籍稳定,方可掌握人口数量变化!”

“为了使朝廷能够准确掌握地方的财产、税赋等,咱规定各级户籍的收入、支出等,并按照户籍所属地纳税。这样,朝廷可以更加了解各地财政状况。”

“亦可帮助朝廷监督管辖各地的人口,确保治安稳定。”

“唯有控制人口流动,方能保证咱大明安定。”

“岂能如同朱十一之策,百姓想去哪就去哪,那岂不是咱大明的百姓都如同流民般,如何管理?”

“如何收缴税收?”

朱元璋,呵斥道。

罢免朱十一之后,他就着手更改国策,将他认为朱十一不对的治理政策,全部改了一遍。

那个时候朱标就极力劝阻,他还耐心的给朱标解释。

本以为已经将朱标说通了,让他理解了,不曾想还是一个榆木疙瘩。

还是抱着他那个叔父的政策,奉为珍宝!

“父皇,叔父当初立国之际,就说过户籍的世袭制等于是为百姓加上了一层枷锁。还将他们牢牢束缚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有甚者,有些百姓早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乞户”,却因户口是“民户”而世代缴纳高额税赋和承担沉重的徭役,最后他们迫不得已踏上了冒险的逃亡之路。”

“甚至是被逼无奈,图谋造反啊。”

“请父皇三思啊!”

朱标,继续说道。

“标儿啊,咱大明初立,没多少年,各地普遍存在农民赋税和徭役过重,大量土地荒芜,人口流失严重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