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朝廷,简直就是乌烟瘴气的。
就这制度,朱标这个死脑袋,竟然觉得很好!
反观他限定了户籍之后,不让百姓到处乱跑,税额异常稳定,冗杂的官吏制度,亦是可以大规模削减。
这些官的月俸节省下来,从而可以少收百姓的税,这多好!
“父皇怎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叔父之策不但解决了兵源问题,更是解决了兵丁家眷的生计问题。”
“若以父皇之策执行下去,叔父曾说过必定导致我大明兵源稀缺,难以打造出来精兵强将,假以时日必定造成军户大批成为流民,若遇叛军,我军必定因粮饷不够,反而直接临阵叛变!”
“我军毫无战斗力可言,更是亡国之患啊!”
朱标,声嘶力竭的吼道。
叔父朱十一当初制定募兵制的时候,决定以高额月俸养兵的时候,父皇就和朱十一理论过。
只不过那个时候大明边关战事告急,加上当时母后及众将支持朱十一,父皇暂时同意了朱十一的决定。
朱十一那时就说过这玩意儿到底有多么的可怕。
可父皇却是联合胡惟庸,杨宪等人,以雷霆之势罢黜朱十一,修改各项国策。
尤其是大明税制,以及交易司的取缔,一下子搞得财政不济,剩下的政策,不得不朝着父皇的政策靠拢。
百官们就是不同意也不行,加上没有朱十一对簿奉天殿,父皇的一套理论给百官说的一愣二楞的。
以致于造成这等局面。
如今已然见到大明败亡的迹象,父皇却是死不悔改。
朱标彻底的急眼了!
“大放厥词!”
“身为太子,目无君父,竟敢诅咒我大明亡国!”
“念你受到朱十一荒诞之言的影响,姑且饶恕你的大逆不道之罪!”
“罚你禁足三日,以示悔过!”
朱元璋,怒道。
“父皇,儿臣死不足惜,敢问父皇若是这天下军户再逃,该当如何?”
朱标,大声质问道。
“咱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首次可饶,再次叛逃者,杀无赦!”
朱元璋,回道。
“杀一批,逃一批,逃一批,杀一批,谁去负责杀?前去杀人的士兵,难道就不会跑吗?总有杀不动的时候,这不就是亡国之祸吗?”
“昏君!”
朱标,吼道。
“放肆!”
“你是皇帝?咱是皇帝?”
“来人,太子受到朱十一蛊惑太深,将太子禁足五日!”
“没有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探望!”
朱元璋,气的头发都快站起来了,当场蹦了起来,怒吼道。
“退朝!”
乾清宫!
朱元璋火气渐消。
虽说朱标说的话有点难听,可老朱也思量了很多。
他掏出小本本,将士兵们的‘粮饷’严格的算了一遍。
算来算去,士兵们还是够吃的,分的地,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如今大明税收,有三成来自于屯军。
怎么着,也不是奉天殿朝堂上说的那些。
在他看来,朱十一养的兵完全都是虚胖,形不成战斗力。
他毕竟是当过大头兵的,知道一个兵什么时候才会悍不畏死,唯有见到军功的高额赏赐,才会急吼吼的冲上去。
否则养的兵,都快成贵族、权贵了,谁还愿意卖命。
想要军兵悍不畏死,不能喂的太饱,也不能饿着。
(当然,朱十一时期的军功赏赐更高,高的离谱,老朱亦是将军功赏赐都削减了不少,没办法啊,朝廷没钱,赏不起!)
再者,朱十一时期,罪犯并不充军,该杀的杀,剩下的抓去充当劳役,进纺织厂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