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本就是趋势,任何方法都避免不了的。
尤其是日用品,贵族只不过是用的第一批罢了,最先用,也最贵。
更何况,还有更多的东西,没有造出来呢,这才哪和哪。
未来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在朱樉看来,这可能是天花板了,在朱十一的眼中,这仅仅是刚起步。
岂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还有受制于交通运输的限制,商贸想快速扩展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朱十一经过了这么多年,才打造出来这等规模,普通人想打造这么一条线路,太难了。
“好!那就大肆招募!”
“扩大生产规模!”
朱樉,有点听不大懂朱十一这个更新换代的理论。
他想不通也懒得想,听着叔父的话去做,就是了。
叔父不可能害他。
“你父皇如今年迈,标儿他又体弱多病,汝当勉之!”
朱十一,紧接着拍着朱樉的肩头,语重心长的说道。
“额!”
李善长,刘伯温,听闻此言,当即低下头去,生怕自己的表情被朱樉看到。
心中却是一个劲儿的嘀咕,倘若王爷们得知朱十一逢人便说,主打一个量大管饱,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问就是看重他们每一个人,那将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
如今,二人心中已经如同明镜一样,朱十一并不看重哪位王爷,仅仅是在收买王爷们的心罢了。
两人不免有些担忧,如今有朱元璋活着,王爷们对朱十一言听计从,尚且心往一起使劲儿,那一旦朱元璋驾崩了的话,王爷们出兵勤王,那朱十一又该如何?
两人自问谋略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可到了这个份上,他们亦是觉得脑瓜子生疼,无从下手。
“唰!”
朱樉的身躯瞬间一振!
那一刻,他的眼里有了光。
他说实话,从未没想过太子之位,更没想过皇帝之位。
有父皇在,有大哥在,他这辈子想当皇帝不容易。
可有叔父的支持,那这场面就要反转了。
说起来,他还是要感谢父皇,若不是父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叔父的心也不可能变。
“叔父教诲,侄儿铭记在心!”
朱樉,当即躬身行礼,斩钉截铁的说道。
“回去,准备吧。”
朱十一,挥手道。
“侄儿告退。”
朱樉再次行礼!
……
北平!
大庆寿寺。
燕王府!
“道衍参见王爷。”
一席黑衣僧袍道衍和尚对着上首位正襟危坐的朱棣,行礼道。
“无需多礼!坐!”
朱棣,挥手道。
“谢王爷。”
道衍落座。
“东西准备的如何?”
朱棣,关切的问道。
自从上次前往应天府与叔父朱十一见面后,寺庙的这块蛋糕,就让他垂涎三尺。
不过,一些东西,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的,不然单单靠嘴说可没有什么用,信服力远远不够。
“回王爷,墨家之法已系数运用,一切均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举办大会。”
道衍回道。
当初,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召入京师,但并未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
后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哪知刚刚就任,朱棣便来寻他,当下与朱棣一见如故,道衍更是奉上一顶白帽子,自此深的朱棣看重。
他跟着朱棣来到北平,成为了北平大庆寿寺住持,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
对于朱棣交代下来的事情,自是不留余力的完成,更何况还有墨家弟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