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朱标率领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们举行祭天大典,百姓们夹道相迎,应天府万人空巷!
第三日。
举行登基大典。
皇宫内张灯结彩,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
殿内正中央,摆放着精美的御座,上面铺着华丽的锦缎坐垫,背后是精雕细琢的龙纹屏风!
御座前的台阶下,设置着云盘,云盘上放置着香炉,香烟袅袅升腾!
殿内的梁柱上,悬挂着五彩斑斓的帷幔,上面绣着龙凤图案!
殿内的各个角落,还摆放着各种珍贵的器物和花卉,如金制的烛台、玉制的花瓶等,瓶中插满了盛开的牡丹、兰花等花卉!
朱标身着衮冕礼服,在侍卫和官员的簇拥下,前往奉天殿。沿途,宫廷侍卫排列整齐,威风凛凛!
钟鼓齐鸣,琴声悠扬,百官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大殿上!
朱标落座。
“陛下万岁!”
百官纷纷行三跪九叩之礼,山呼万岁。
紧接着司礼监太监手持诏书宣读登基诏书。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循众请……”
“今改元永兴。尊父元璋为太上皇,尊母马氏为太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
“册封元妃常氏为皇后,立世子雄英为皇太子。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太监的声音高高响起。
“陛下万岁!”
群臣再次山呼道。
“定国公朱十一,劳苦功高,为我大明基业立下万世不朽之功,却惨遭软禁,遭受不白之冤。”
“今封朱十一为定王,世袭罔替,节制天下兵马大权!”
“不必日日上朝,可行先斩后奏之权!可剑履上殿,无需通报……”
接着,朱标下令道。
“陛下英明!”
群臣纷纷叩首。
“即日起,大明恢复朱十一昔日之策,启用昔日被罢黜官员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为含冤而死的官员正名……”
“废除荐举制,重启科举制。”
“着吏部考察昔日太上皇钦点的地主官员,择优录取,若考察不过,则放归原籍。”
“天下大赦,各地藩王所募私兵,一律编入府兵,由藩王继续统帅。”
“已率军出战的藩王无需回朝觐见,按照原定计划,继续攻伐。”
“重启昔日交易司,兵械司,民械司,报刊司等,恢复其规模不得有误……”
“解除海禁,广开商路,废除扒皮添草等严刑峻法……”
朱标,继续下令道。
“陛下英明!”
群臣再次高呼道。
很快。
皇宫外,太监手捧诏书,前来宣旨。
此刻,皇宫外,百姓们亦是人山人海,每个人的脸上亦是洋溢着振奋无比的神情。
待到太监宣读完毕。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百姓们,亦是跪下山呼不止。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
安乐宫!
曾经的乾清宫,已然改名安乐宫。
朱元璋并未挪地方,依旧住在乾清宫内。
朱标则是挑了一座宫殿,改名为乾清宫。
坤宁宫,马皇后居住之地,亦是如此。
改名为安宁宫!
宫外高昂的呼声,整个安乐宫听得可谓是清清楚楚的。
“妹子你听听,听听。”
“咱当初登基的时候,百姓们欢呼也没有这么响!”
朱元璋,手指连点,颇有些不忿。
“行啦,听到了。”
“这不是好事吗?标儿深受百姓爱戴。”
马太后,开口道。
“现在好了,一切如了朱十一所愿,咱就等着遍地造反的消息了。”
“咱定下的户籍全部废了,朝廷鼓励商业,咱倒是要看看那百姓谁还种地。”
“到时候,粮食贵的离谱,百姓吃不上饭,看他怎么办?”
“迟早他会明白咱规定户籍不得轻动,藩王禁止出行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