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带着昌国县大大小小的官员来到山脚下。
“乡亲们,我乃是昌国县的县令,今天刚刚到任。”
“如今太子登基为帝,已下令恢复贤相旧制,诸位可下山回家了。”
县令高声呼喊道。
与此同时大大小小的官员,亦是呦呵着。
呦呵声回荡在山中。
山顶上。
负责放哨的百姓,急忙回去通知大家。
简陋的山洞中。
大家聚集在一处。
“怎么样?大家下不下山?”
有人问道。
“不下,绝对不能下。”
“哪有这么快,说政变就政变,唬谁呢,那我们当傻子啊!”
“一旦下去,要么是成为军户,要么被迁移到定海县。”
“绝对不行!”
百姓们,纷纷出口。
说什么都不愿意相信县令的话。
……
山脚下的县令喊了半天,依旧未曾见到百姓下山。
“这可如何是好?”
县令急的直挠头。
“大人,要不算了吧,这样子下去不是个办法。”
“如今海禁已经解除,码头重开,需要大量民夫。”
“不如我们暂且回去,然后张贴告示招募民夫。”
“等到码头上船队抵达,山上的百姓定然能够看到,到那个时候,百姓们自然会相信。”
“现在强行让百姓下来,百姓只会觉得我们是在欺骗他们。”
“即便我们追上山去,只怕百姓们,亦会逃跑。”
一位官员,沉声道。
“也罢,只能这样了!”
县令无奈道。
……
数日后。
商队抵达昌国县码头。
朱十一在位时期,昌国县码头便格外热闹,开通了不少航线。
一艘艘货船,抵达昌国县,运送物资。
与此同时,昌国县新增数个千户所,镇守昌国县。
汤和率领水军,进驻昌国县,购买大量物资,从昌国县出兵,征剿沿海泛滥的倭寇!
山顶上的百姓们,望着码头上忙碌的船队,这才意识到数日前县令说的话是真的。
百姓们纷纷收拾东西,准备下山。
“你们快看,有船着火了!”
突然嗷的一嗓子,所有百姓望去。
只见码头上,中央战船冒着滚滚黑烟。
“不好,定是倭寇再度侵扰,大家快下山,配合大军,杀倭寇!”
立马有百姓高声喊道。
这一刻,百姓们,没有丝毫犹豫,纷纷拎着刀,农具等等,匆忙下山。
毫无疑问,若是军队败了,倭寇登陆,他们亦没有好日子可过。
……
很快,百姓们来到码头上。
一个个望着眼前的一幕,瞬间愣在了原地。
只见码头上,来来往往的商队,皆是停了下来,围拢在海岸边边,齐齐凝视着中央战船。
岸边停靠着大大小小战船、补给船将近百艘。
将士们正在往战船上搬运物资。
近百艘船,唯有中央战船冒着大黑烟,蒸汽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回荡在海岸线上。
其体型硕大无比,比起周围的战船,足足高出了数米,想不注意到都难。
如同一个三百斤的胖子杵在一群瘦子当中,格外的引人注目。
刚刚下山的百姓们,望着将士们无动于衷的样子,整个人都麻了。
“什么情况,战船都着火了,他们不救火吗?”
有百姓,神情错愕,忍不住问道。
“啊?”
“救火?没着火救的哪门子火?”
围观的商人,笑道。
“那啊,那么大的黑烟,你们看不到吗?还站在这里看?救火啊!”
刚下山的百姓,都快急死了,中央战船都着火了,这帮子还在这里看。
这是想着让倭寇将他们的船队都洗劫一番吧!
“你们当地百姓竟然不知道?这可是我大明的蒸汽战船。”
“此番是朝廷派来,征剿倭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