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还好。这罐子的图案看着就上档次,过年送礼也体面,多少钱一罐?”
“木瓜丝是一块八一罐,一斤装的软姜糖是三块五一罐,半斤装也是一块八,买一罐的话是用塑料袋来装,如果买两罐,可以搭赠送一个硬纸礼袋,送人会更好些。”
苏渺拿出搭配的礼袋,外面精致的图文和罐子上的是一样的,她耐心地向李婶介绍着。
就在李婶还在犹豫的时候,另一位在旁边听着的老熟客爽快的掏出钱包。
他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胸前的口袋里别着钢笔,眼神中透着果断:
“给我来两罐木瓜丝和两罐半斤装的软姜糖,两罐半斤装的也配礼袋吗?”
“配的!配的!”苏渺手脚麻利地装袋配货,第一笔生意在货品刚上架的两分钟内就完成了。
也在观望的吴大爷说:
“刘科长,行啊!财大气粗啊,可见这两样东西是真好吃啊!”
刘科长付了钱,从苏渺手里接过礼袋,在手里掂了掂,笑道:
“下周领导过生日,请吃饭,有纪律不能送重礼。您瞧瞧这不正合适吗?地方特产不算得金贵,确是京城难得一见的,这包装上档次不失礼。
而且我经常来苏记吃饭,这小老板经常拿这两样招待我们的,反正我个人是喜欢吃。”
李婶听了他们的对话,咬咬牙,说:“渺渺,给我也来两罐木瓜丝,明天女儿随儿子去婆家探亲,正好加在礼物里送给我亲家!”
就这样,摆在收银台后面的特色产品引来了不少客人的关注,这第一天就卖出了40罐,而且随着口碑的传播,来买的人也多了起来。
可是目前产量也就这么多,每个月从邕城来一次货,没到半个月就能卖完,两个月后客人们都总结出了规律:
要买“苏记”的特产,得每月上旬去,下旬绝对断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