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重生:我要做全家摇钱树 > 第620章

第620章

时小慧又哭又笑,“齐同志,我们家那边是深山,没想到还有知青被分配过去。\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

所有进入大山的人,就像是被整个世界遗忘、时间停止一般,日子按部就班地过,没有一点盼头。

哪个去的知青不是先撕心裂肺地大哭一场,接受现实调整好心态,寻到发光发热的方式。

我还记得呢,老师们接到齐同志委托沪市出版社邮寄的学习资料和各种书籍,大家可开心了!

我们学生们也高兴,最期待的就是老师们上完课,跟我们讲一段《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又或者他们带着我们一起实践《十万个为什么》……

原本我们对大山外的世界概念模糊,根本不知道怎么想象,可是这些书籍,像是在我们面前撕裂了口子……

我们那考上大学的有二十多位,被冒名顶替的占了一半,如今我们都有大学上。

学弟学妹和乡亲们都说,让我们遇见了齐跃进同志,一定要好好磕头谢谢!”

齐跃进笑着说:“不仅是我,每个知青点都收到了书籍,这是很多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

只不过他们高尚,将名声推给了我。总之呢,你们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百姓有用的人,就是最好的回报了。.幻\想\姬? !耕-新!醉^全!”

“那齐同志,我不给你磕头,鞠躬好不好?”时小慧眼巴巴地看向他,“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表达感谢了!”

齐跃进后退一步,看着小姑娘郑重又虔诚地对着自己足足深鞠躬了九次。

“好了,我的任务完成了。你跟同学们好好上课,”齐跃进笑着说,“对了,我们华清月刊刚成立。你是个有故事的同学,不妨有时间加入我们,拿起笔写出有力量的文字,也给自己赚点生活费。”

时小慧忍不住又鞠了一躬,“嗯嗯,齐同志我肯定去的!”

离开教室,齐跃进琢磨着,华夏真正做到脱贫,大家的生活肉眼可见地变好,不再在温饱中挣扎,是在二十多年后了。

大山里的孩子们起点太低了,教育和眼界跟不上。送什么都不如送知识影响深远。

冒名顶替的事情一了,第一期华清月刊才筹办出来,一本有八十页的彩印,上面内容很丰富品质高。开篇是华清文学院的教授写的导读散文,句句都能单列出来当青年的座右铭了。

故事、散文、诗歌、科普、微小说、连载长篇、推理、专访、时事等等都囊括了,每一篇都在展现着华夏文字的魅力,不同的题材同样的吸睛,文学匠心的殿堂!

初稿递交上去后,陈校长他们拿来品读都连连点头称赞,直接拍板通过了。*y_d¢d,x~s^w?./c_o?m.

而这一期的月刊中,一篇只有短短五百字,却反转了三十次的侦探小说,被刊登到了京都日报上,下面注明了出处和作者。自然,以时小慧为主人公的“我用十年走出大山,致谢的那些人”,也在京都日报第二版。

这篇文章讲述了时小慧求学的艰辛,遇到的那些领着她成长的家人、朋友、老师,以及将她从深渊中拽出来的调查小组。

朴素的文字中,人们却能感受到一个大山里的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望,对外界世界的向往,也让人能够感受到人情的暖,忍不住珍惜自己的生活。

更是给市教局的工作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华清月刊第一期投放数量不算多,几乎月刊刚发到全国各大高校,阚副校长办公室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全是那些高校追加期刊的请求。

不仅高校,就是市里条件不错的初高中也将华清月刊当做学生读物。学生们个人喜欢,想要反复品读的,便去邮局订购。

也有不少参加工作的青年,读了京都日报了解到华清月刊,抱着尝试的态度订购的。

投放的是免费的,追加的则按照一本书三毛五收费。

在华清月刊第二期印刷出来时,第一期加印的电话还打着呢,并且反馈想要第二期的电话继续。

阚副校长是哭笑不得,直接将用了这么久的电话专线,给了华清月刊。

不过才一个月的功夫,华清月刊不仅没有亏本,反而盈利不少,卖出去了十五万多份,扣除七成的成本费,也有一万五千多块钱!

第二期第一批印刷份数已经有二十万份,而且每天还有数千份追加中。

华清月刊的成员们特别高兴,齐跃进特意召集大家伙儿,还邀请了校领导开了个会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