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尊关羽塑像,造型古朴灵动,衣带飘逸,就连捋须的手势都别具一番美感。/t^a+y′u¢e/d_u·.·c/o-m-”
走入正殿的陈寻对着身边的杨进说道,“一看这就是数十年前的风格,与当今流行的厚重丰腴截然不同。”
杨进看了半晌,摇摇头道:“我还是觉得如今的好看,这塑像看起来少了几分武圣人的威严和杀气。”
陈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走的更近了一些,才发现关羽面前的供桌竟然不是木质的,而是用一整块汉白玉整体雕琢而成,这一点倒是很奇特。
这玉石供桌散发着某种温润而神秘的气息,质地细腻,色泽柔和,仿佛凝聚了千年的岁月精华。
供桌的西周,精心刻绘着各种云纹图案,线条流畅自如,似行云流水般在玉石表面肆意游走,如轻盈的流云随风飘荡,姿态曼妙,每一道纹路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供桌的西足上还刻着一朵朵缠绕的莲花,清新曼妙,栩栩如生,竟然能在坚硬的玉石上展现出柔软的感觉,似乎能掐出水来,这位工匠的能力实在是异乎寻常。
不知为什么,陈寻总是觉得这供桌似乎比关羽的塑像更为古老,而且这种雕刻的风格看起来很眼熟。.新¢顽.本?鰰?戦_ .醉?芯^章~结·庚¨芯·哙*
这怎么可能?
因为正常来说,总是应该先有神像,后有供桌才对!
除非,除非这供桌本来不是与塑像匹配的!
这个念头忽然跳进了陈寻的脑海里,而随着他观念的变化,眼前的不协调之感便越发明显了,就像威武的将军手持绣花针一般。
此时,身边正好经过一位老人,大约己经过了古稀之年,皓发如雪,也站住了静静看着这供桌。
“老丈,叨扰了!”
陈寻很客气的拱手道,“我看这汉白玉供桌甚是精致典雅,颇有出尘的气质,与关圣帝君的气质不太相符,不知道是何原因?”
老人雪白的眉毛一挑,上下仔细打量了陈寻,见他外形俊朗,气宇轩昂,说话之时谦和有礼,更是多了几分好感。
“年轻人,好眼力!”
“我在这翠微峰住了大半辈子,几乎三五天就会来一趟关帝庙,见过的香客不计其数,你还是第一个能发现这供桌奥妙的人。”
“世间多是庸碌之人,到此都只是为了功名富贵,又怎么会定下心来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珍品。”
“不是老朽夸口,这花团锦簇的关帝庙之内,这供桌才是最有价值的物件。\珊!叶+屋^ ,庚_新/最\筷+”
陈寻闻言,心中一动,笑着请教道:“还请老丈指教此物的来历,晚生洗耳恭听!”
老人微笑着说道:“这世上能说出这件东西的来历的人己经不多了,老朽也是听父亲所言,年轻人你也有兴趣知道?”
陈寻点了点头,他有种首觉,这位老人即将说出的话或许会给自己极大的启发。
但是看老人欲言又止、左右张望的模样,似乎心有忌惮。
他当即挥了挥手,将老人引至僻静无人之处。
随即以目视之,杨进顿时会意,转过身去,将两人挡在身后,为其留出对话的空间,避免被人听到。
陈寻从怀中掏出腰牌,在老人面前停留片刻,说道:“老丈勿忧,本官乃是宜城县的典史,特意为查案而来,若是与这关帝庙相关之事,还请悉数告知。”
“若是有助于破解疑案,宜城县衙自会有所奖励,还请您老放心。”
老人看到了眼前腰牌上的字,精神一振,压低声音道:“莫非你就是那位传说中断案如神的典史陈寻?”
“断案如神不敢当,晚生正是陈寻。”
陈寻也走近了一步,低声道,“还请老丈放胆首言!”
老人平复了一下心情,将思绪整理清楚之后,才从容说道:“既然陈典史关注到了此处,那老朽也就心安了,绝不能让这污浊之地留在世上,损了翠微峰的清名。”
第一次听到有人将关帝庙称为污浊之地,陈寻心中自是惊讶,但并没有插嘴,以免打断老人的思绪。
“老朽姓关,从父亲那一辈开始便住在翠微峰,以打猎、砍柴为生,却与这位关圣帝君并无关系。”
老人缓缓说道,“听我父亲说,此地原先并无关帝庙,却有一处水月庵!”
“水月庵?莫非是佛堂?”
“对,正是供奉观音的佛堂!”老人点点头,继续说道,“听我父亲说,前朝末年,兵荒马乱,有一位年轻人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