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伯母做的衣裳我可见过,比起娘亲只差那么一点点。”
云扶用手比划着。
刘氏见女儿如此俏皮,也乐了。
对啊,她可以拉楼心月一起干啊,她的手艺可不比自己差。
其实云扶之所以这么有把握,是因为偶然听到梅书语与云知谦的谈话。
太守府老夫人曾结给梅书语一年的夫子费用,因梅母病重也所剩无几了。
来石桥镇时,梅母将京城的院子卖了二百多两,给梅书语置办嫁妆花去一半,仅剩了一百两在她身上,又要供梅时昭读书。
而梅书语多次给梅母钱,梅母都拒绝了。
在梅母认为,女儿既已嫁人,就要顾着夫家,自没有将夫家的钱拿回娘家的道理。
梅母因此还接了绣活儿,如刘氏前几年般,不分昼夜的绣,好赚些银两给梅时昭交束脩费。
不然手中那点卖院子的老本迟早会花光。
梅书语很是心疼母亲,与云知谦曾哭诉过几次,无奈梅母太固执,云知谦也是没法子。
刘氏去镇上的宅子找梅母说起此事,梅母却拒绝了。
她苦笑道:“我手中只剩九十多两了,哪里能拿得出一半入股。”
早在京城时,她身上那些值钱的钗环首饰早就卖掉度日了。
“不用你拿钱,这样吧,我先将银钱拿出来,就当是你欠我一千二百五十两,铺子盈利你我两家对半分,你再还我银钱。若铺子赔了,那一千二百五十两也不用你给了。”
“这铺子是扶儿专门为咱俩盘下的,你可不能辜负孩子的一片心意。”
刘氏缓了缓劝道:“而且那香云庄可不是因为赔钱才兑的,听扶儿讲,铺子的老板要去外地嫁人,才不得不忍痛将铺子兑出去。凭着你我的手艺,定能将铺子做起来。”
第327章 盘铺子
梅母心动了。
等梅时昭长大后,他们总是要再回到京城的。
而回京又需要强大的钱财做支撑。
凭她现在做个绣活儿所赚的工钱,只够她们目前在石桥镇生活所用。
她又不好拖累女儿女婿。
不如拼一把。
梅家没有没落前,家中也是有几个铺子的,但没用梅母操什么心,都是家中管事妈妈每月给她看看账本。
若是突然让她自己来管理铺子,她还真没有这个信心。
“花蓠,我…行吗?”
刘氏握住梅母的手,给她信心:“放心吧,我们若是不行,还有谦儿啊,谦儿会帮我们的。”
梅母点了点头:“嗯,好。”
梅母心中满是感激,她幸好遇到了云家人,遇到了花蓠(刘氏),不然她早就在阴曹地府报到了。
可怜她的昭儿还小,她这个做母亲的怎能安心。
云家人不仅处处照顾他们孤儿寡母,如今花蓠又为她着想,拉着她一起赚钱。
不得不说,还是书语有眼光,让她有了一个好女婿,好亲家。
翌日
云扶下课后,与刘氏和梅母三人去了趟香云坊,将剩下的银钱结清了,这铺子就归她们了。
不过,铺子只是租来的,不然两千五百两根本不可能将铺子盘下来。
刘氏还怕她们做一年,房东却不让他们用铺子了。
但这个问题锦娘早就替她们解决好了。
锦娘道:“我刚租铺子时也考虑到了,那时我买不起铺面,况且这铺子老板也没有卖铺子的想法,便与他签了二十年的契约。
二十年内只要我们用铺子,他不许赶我们走。另外房租是一年一付的。”
锦娘喊来房东,交待铺子已盘给新的老板,日后收租给刘氏和梅母要便可。
一切交代妥当,锦娘又将布匹进货渠道等店内各种事宜交接清楚,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铺子里的缝工有三名,店伙计有两名,全都望向刘氏和梅母。
他们也不知道新的东家是什么想法,若是东家赶她们走,她们就失了生计。
在她们的忐忑中,就听刘氏道:“你们全都留下吧,与原来锦娘开的工钱一样,做好了加工钱。回去干活吧。”
五人闻言,全都松了一口气。
这年头想找个正经营生太不容易,在这铺子里干,干净又没有重活儿,更何况开的工钱也不低,实在不好找。
没过多久,香云坊换了老板之事被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