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力部队,以及自愿跟随的王俊泽和第44军大部,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山岭间穿行。
撤退的命令虽然下达得突然,但执行起来却异常高效。
独立旅本就擅长山地行军,而川军弟兄们更是爬山涉水的行家。
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虽然疲惫,但脱离险境的轻松感和对未来的期待,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进。
半路上,他们还遇到了几支前一天出发、负责押送部分缴获物资的运输队。
这些运输队虽然在路上遭遇了一些零星的袭扰,损失了一些笨重的物资,但大部分核心的武器弹药、黄金白银和贵重药品,还是在独立旅战士和江湖好汉的护送下,基本安全地带了出来。
两支队伍汇合后,一同朝着黑云山的方向疾驰。
与此同时,整个山西乃至华北的战场态势,都因为李云龙的撤离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接到命令、准备向太原靠拢的各路友军,在得知独立旅己经撤离太原、鬼子正调集重兵准备围剿黑云山的消息后,纷纷调整了作战部署。
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的部队,虽然没有接到明确支援黑云山的命令,但也加大了对当面鬼子的袭扰和牵制力度,客观上减轻了黑云山方向的压力。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一股自发的、向心力极强的“援李”暗流,正在悄然汇聚!
黑云山根据地外围。
当李云龙率领大部队抵达黑云山外围警戒线时,被眼前的景象小小地惊讶了一下。
只见根据地外围,原本相对空旷的山谷和隘口,此刻竟然驻扎了不少部队!
旗帜五花八门,军装也各不相同。
有穿着中央军制服的,有戴着晋绥军帽徽的,有扛着川军“死”字旗的,甚至还有一些穿着滇军特有军服、皮肤黝黑的士兵!
此外,还有不少衣衫褴褛、但眼神彪悍的散兵游勇,以及一些自发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
这些人,都是在听闻了李云龙的事迹后,热血上涌,自发脱离了原有的建制(有些甚至是溃散后找不到部队),历经千辛万苦,慕名赶到黑云山,想要加入这支传奇的部队,一起打鬼子!
粗略估计,这些自发赶来的各路人马,总人数加起来竟然有将近三万人之多!
坐镇黑云山的大旅长,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援军”,也是又惊又喜,同时又有些头疼。
他立刻组织政工干部,对这些部队进行了初步的甄别和登记,了解他们的来历和意图。在确认他们确实是真心抗日、前来投奔后,暂时将他们安置在了黑云山外围的几处防御阵地,由根据地的干部进行统一指挥和整编。
李云龙在返回根据地的最后一段路上,甚至还遇到了一小股穿着晋绥军军装的士兵拦路盘查。
幸好他提前联系了楚云飞,由楚云飞出面协调,才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冲突。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黑云山周边鱼龙混杂、各方势力交错的复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