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王扬是谁?你听过吗?”
“刘昭为什么不上台?”
“刘昭不上台,请来了的琅琊王!”
“琅琊王对河东柳!有看头!”
“”
孔长瑜扯着嗓子喊道:“永明八年,岁在庚午,都讲首启,吴郡陆欢!”
嗡!
铜钟敲响!
都讲三席中,沈驎士年七十一、徐伯珍年七十六、陆欢年八十。′k!a-n!s`h′u^c_h¢i,./c+o\m¢三人之中,年龄最长的陆欢拄着拐杖缓缓站起。
陆欢毕生治经,究心绝业,隐于天台山,教授不倦,弟子常数百人,世称儒宗。+幻`想¢姬′ ,追~罪¨辛\漳!结-所著《古文尚书解诂》、《尚书今古文异义考》、《古文尚书疏略》、《古文尚书集解叙义》等书百万余言,国子学引为教材,三吴间皆宗之。
众儒生见陆欢站起,尽皆息声。孔长瑜亦俯首弯腰,向陆欢深揖。
陆欢面容苍老,双眸却极其有神,缓缓开口,声音绵长:“第一论,论《尚书》今古文优劣,两位谁先?”
柳惔淡淡微笑:“《古文尚书》优于《今文尚书》之处太多,我若先论,恐占时太长,还是请你先说吧。”
先声夺人。
台下治《古文尚书》的人都是会心一笑,支持今文者则嗤之以鼻。
王扬看柳惔自信满满的样子,提醒道:“柳大人确定?我要是先说,你可能就说不上了”
众人都认为这是王扬对柳惔方才言论的回击,柳惔也根本没把王扬的话当回事,只以为他是信口胡吹,唯有柳憕顿时生起一种不好的预感。!y¢o,u,p\i+n^b.o+o^k?.?c~o,m/
————————
注:1在王扬买衣的那个店中,“绫衣”比“绮衣”贵,那只是就特定款式的衣物而言,而非“绫”的价值一定高于“绮”。
中古史料中言贵重织物一般单独称“绫”,称绮的时候时有加限定词,比如《太平御览》引《晋令》云:“第三品以下得杂杯之绮,第六品以上得服七彩绮。”
《宋书·礼志》亦云三品以下不得服“杯文绮”,六品以下不得服“七缘绮”。(宋承晋制,所以“三品以下”的“下”字的应该是古书讹误,当作“上”,缘字不是讹误就是同义称谓。)则绮的内部亦有上下之别。
考古学上习惯把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叫“绫”,把平纹地上起斜纹花的叫“绮”,其实在南北朝时未必如此。
2小伙伴们请放心,上面说到未来如何如何的地方,都不是关节着笔处,只是个情节铺垫。就像满林红枫,随手拈出一叶不太在意一样。真正伏笔的地方,我是不会剧透的。
柳惔胜券在握,也不生气,微笑道:“你若一定要谦让,那我先论也可以。现有古文尚书优于今文五十五处尤著明者,你确定要听我先说?”
五十五处?!
居然列出五十五处之多!
不愧是连经学大家王俭都看重的柳家二公子!
座中发出一阵讶异之声。
今文阵营则大为紧张,刘昭更是眉关紧锁,面色凝重至极。
“五十五处?!那还是我先说吧。”王扬清了清嗓子,冒出一句话来:“其实,《古文尚书》是假的。”
众儒生脸色茫然,都拿不准自己是不是听清了。马上开始询问起来:“他刚才说什么?”“什么家的?”“古文尚书什么家?”
不是王扬发音不清楚,而是根本没人会把尚书和“假”这个字联系在一起。
柳惔也是一愣,不确定问道:“你说《古文尚书》是什么?嘉德?”
王扬重复道:“《古文尚书》是假的。真假的假。它是伪书,是后人伪造的。”
场中先是一静,然后轰地一下炸开了!
“疯了吧!”
“他居然说《古文尚书》是伪书,我没听错吧?!”
“呵,这是自知不敌柳惔,所以故作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