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给他一个惊喜
一群外来的年轻人一下车就这看看那看看。′w·a_n\z~h?e*n.g-s¨h`u?.′n/e¨t.
负责接待他们的是公社革委会和党支部的人。
各个大队的大队长戴着草帽子,抱着晒得黝黑的膀子或站着,或坐着,蹲在阴凉处。
远远的打量着这一车一车从外面拉过来的人,议论纷纷。
不过都是从外地来的,还没有适应,并不太能听懂他们叽里呱啦的在说什么。
公社的干部操 着浓郁的地方口音喊了一声:“都别杵在那里啦,赶紧过来,该领人的领人,带回去该安排的安排,安顿好了你们回自个家慢慢歇去。”人太多了不行,大热天的,吵的人脑瓜子嗡嗡的。
邓青宁背上背着铺盖卷,胸前挂着好大一个塞的鼓鼓囊囊的帆布背包。
斜挎着一个军绿色的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口袋,两只手一左一右各提了一个塞的满当当十分瓷实的麻袋。
两条麻花辫一前一后的随意耷拉着。
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看着前方,只觉得要被晒化了,肉都出油了。
感觉额头上有东西滚了下来,她的眼皮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滚落下来的汗水就换了个方向,从眼角翻下来盖在了下方那颗不是特别明显的滴泪痣上。!y¢o,u,p\i+n^b.o+o^k?.?c~o,m/
到公社这里分到底下大队那全靠运气,这么多人,不可能申请的机会。
如果在这里被分配到别的大队去,那就别想了,就等着底下各个队长的小队长来抓阄,谁抓到就跟谁走吧。
听见梁渠大队这个名字的时候邓青宁就知道,大方向没变,小地方还是变了的。
梁渠大队应该是陈下公社最南边最偏远的大队了。
跟双营,宝安两个大队交界,活脱脱三不管的地方,尤其是梁渠一队。
邓青宁上辈子来过这边一回,这地方有个教堂,说是什么圣殿,实际上就是基督教教堂。
还挺有名的,但是因为革命运动的缘故,教堂明面上关闭了,但是依旧有人偷偷摸摸的进去做礼拜。
边上有个手工榨油坊,有人过来榨油他们跟着去转了一圈。
一个是帮忙推车,一个就是为了想看看所谓的圣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只记得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房子和池塘,还有乌烟瘴气的泥巴路。
还有一件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不仅仅是在梁渠发生,在附近别的大队也发生过,只是梁渠大队情况最糟糕。??÷鸿!_特#小?`说{2网?-| {1首>|发?,
那就是丢人。
丢孩子丢年轻大姑娘小媳妇。
说白了就是有拐子出没。
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复杂,大队跟大队之间的那些鸡毛蒜皮的纠葛,反而给那些拐子提供了方便。
当时这个事情闹的很大,公社武装部的,县公安局的都出动了,可直到她离开的时候也没听说被拐走的大人孩子有回来的。
一听见到这个地方,邓青宁就觉得自己心里突突的。
可千万别是一队,不然真的要了老命了,睡觉都没法安心。
边上的唐红筝也好不了哪去,额头上的几缕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头皮上,格外的狼狈。
她是个很大方开朗的人,但是初来乍到依旧免不了有些紧张。
这跟当初从老家去首都文工团是不一样的。
去文工团虽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他们可以大概想象到以后的生活,平时要干些什么。
但是到这里来,说好听一点是来农村发展,支援农村建设的。
说实际一点他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
所谓的锻炼,到底是个什么锻炼法这会儿一无所知。
也不知道这个梁渠大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到那边会被怎么安排,那边的人好不好相处?
也不知道胡老师在哪个大队。
如果能遇到的话就好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一个熟人当向导那是再幸福又幸运不过的事了。
江成安从后边挤了过来喊了一声:“我打听到了,老胡就在梁渠大队,他在一队,等会儿我们跟着大部队到了大队部,就去找大队书记说说。”
这真的是巧的不能再巧了。
这么远的地方前后隔了这么长时间,他们竟然还能在异地他乡重聚。
缘分这个东西真的是妙不可言。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