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两处位置:"鬼见愁隘口和断魂岭都被日军投放了特种弹,小鬼子只能走这条路线!"说着,手指点在地图一处拐弯道,"这里地形险要,适合设伏。我们必须提前赶到这里,利用地形优势进行伏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杨刚定下计划,立刻挑选了三百名精锐战士,悄然下山。月光被云层遮挡,山林间一片漆黑——正是行动的好时机。
战士们一路急行军,悄无声息地埋伏在预定位置,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猎物的到来。杨刚趴在一块岩石后,手中的怀表指针缓缓移动。
凌晨三点十五分,远处终于传来卡车引擎的轰鸣声。杨刚轻轻抬手,示意战士们做好准备。
日军车队缓缓驶入伏击圈,领头卡车的大灯在黑暗中划出两道惨白的光柱。杨刚默默数着车辆,当最后一辆卡车也进入伏击范围时,杨刚猛地一挥手下令道:"给我狠狠地打!"
"轰!"陈大河启动了预先埋设的炸药,将领头卡车炸翻,车身残骸堵住了山路。两侧山坡上顿时枪声大作,密集的子弹倾泻而下。日军护卫队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倒大半,剩下的小鬼子慌乱地寻找掩体,刚想组织反击——
杨刚一跃而起,大喊道:"弟兄们,冲啊!"端着冲锋枪率先冲下山坡。一阵扫射之下,数个小鬼子颤抖着倒地。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挥舞着大刀迅速解决了残余的鬼子士兵。
战斗只持续了不到十五分钟就结束了。杨刚命令战士们快速检查卡车:"动作要快,鬼子援军很快就会到!"
战士们掀开帆布,惊喜地发现车上满载着粮食、药品和弹药,甚至还有几门迫击炮和大量炮弹。
张猛兴奋地拍着一箱箱物资:"这下咱们可发财了!"
杨刚立即下令道:"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地销毁。十分钟内必须撤离!"
战士们迅速搬运物资,将最重要的药品和弹药优先运走。临走前,陈大河在被打坏的卡车上设置了诡雷——专门等着收拾赶来增援的日军。
当部队带着缴获的物资安全返回山上时,远处传来一连串爆炸声,接着是日军愤怒的吼叫声。杨刚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道:"小鬼子现在肯定肺都气炸了。"
这次成功的伏击大大提升了部队的士气。有了这批弹药和药品,伤员们都能得到及时救治,战士们也终于吃上了一顿久违的饱饭。
三天后,当重庆派来的慰问团抵达时,看到的是一支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部队。慰问团团长、军政部副部长陈国华惊讶地对杨刚说道:"杨将军,你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保持这样的战斗力,真是国军的楷模啊!"
杨刚面带微笑,心中却暗自警惕——他知道,陈维此行除了表面上的慰问,更重要的是实地考察部队情况,为下一步战略部署的决策提供依据。
当晚的接风宴上,陈维频频向杨刚敬酒,诉说着自己也想上前线。杀一杀鬼子的威风。并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和杨刚并肩作战。
宴会结束后,杨刚独自站在指挥部外,望着头顶的星空沉思。刀锋悄悄走过来,低声道:"军座,刚收到密报,上峰命令我们部队即日开拔,前往宜昌驻防。"
杨刚眉头一皱:"宜昌?那里现在是日军13师团的驻地,前线中的前线,日军重兵集结。"他沉思片刻道,"告诉兄弟们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接下来的战场形势对我们来说极为严峻!"
刀锋犹豫道:"那我们……"
"必须执行命令,"杨刚斩钉截铁地说道,"但要做好万全准备。通知全军,做好开拔的准备——我会做好出兵计划的两手准备。"
第二天清晨,当陈维提出要检阅部队时,杨刚欣然同意。校场上,五千余名官兵精神抖擞,队列整齐,展现出极高的军事素养和高涨的抗战士气。陈维看得连连点头,对身边的随员低声道:"只有这样的部队才能百战百胜,杨将军果然名不虚传。"
检阅结束后,陈维正式宣布了命令:恢复杨刚陆军中将军长职务,所部改编为第74军,即日开赴宜昌前线。
杨刚庄严地接过委任状——心中却明白,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
送走陈维一行人后,杨刚立即召集核心干部开会。他开门见山地道:"此次出兵凶险异常,我们必须做好最坏打算。李长官,重伤员就劳烦您帮忙照顾了,我会留下李岩保持联系。大部队随我前往宜昌。"
李宗仁担忧地说道:"杨老弟,你这一去凶多吉少,不如……"
杨刚打断道:"长官,我懂。但是宜昌必须去,这是上面下的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