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几条。但李墨涵依然念得慷慨激昂,仿佛在宣告什么旷世真理。
底下的反应更是五花八门。
王大彪扯着嗓子带头鼓掌:“大帅威武!自治区威武!”他身后的老兄弟们也跟着起哄叫好,虽然大部分人没太明白“自治区”到底是啥,但听着就比“黑风寨”厉害。
乡绅们互相递着眼色,心想有个名头总比当土匪强,以后收租子也名正言顺点。
瓦西里面无表情地划了个十字,奥列格则摸着下巴,眼神闪烁,不知道在盘算什么。
苍狼国来的联络员低声问赵老嘎:“赵大哥,这‘字字区’…是啥?以后换盐铁还方便不?”赵老嘎拍拍他:“放心,该咋换还咋换,就是换了个名头,听大帅的准没错!”
大部分士兵和普通代表,更是云里雾里,但核心思想领会到了:以后还是林大帅说了算,跟着大帅有饭吃,这就够了。
这场极其简陋,甚至有点滑稽的“成立仪式”就这么结束了。“黑北黑北行省自治区”这个名号,在没有任何外部承认,甚至连赤塬根据地和临都方面都只收到一份语焉不详的“通报”的情况下,就算是正式“挂牌”了。
仪式草率,但后续的“配套”还是得跟上。
李墨涵很快就找了个据说以前在县衙刻过萝卜章的老头,用一块上好的硬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歪歪扭扭地刻出了一枚“黑北行省自治区行政公章”。那字迹,怎么说呢,充满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朴拙感,或者说,就是单纯的丑。
同时,之前流通的“黑风票”也进行了紧急改版。在原来的土豆图案旁边,加印了一行同样歪歪扭扭的小字:“黑北黑北行省自治区流通券”。印刷技术?别提了,油墨深浅不一,有的字还带重影,防伪全靠“丑到难以模仿”。但这好歹也算是有了“官方货币”的样子。
※李墨涵拿着那枚新鲜出炉,还带着木头渣的印章,爱不释手:“大帅您看!此章虽朴拙,却蕴含大道至简之意!正合我自治区草创之初,励精图治之精神!”
林好看着那狗啃一样的印章,嘴角抽了抽:“行了行了,能盖就行。赶紧拿去用吧。”
“自治区”成立后,最首观的变化,就是送到林好桌上的文件明显多了起来。
以前多是军事命令或者物资调配单,现在五花八门。什么《关于河口镇农垦队与哈齐尔屯垦户土地纠纷的初步处理意见》、《关于海兰泡地区俄族居民面包配给标准的建议报告》、《关于黑风贸易公司与苍狼国部落易货清单的审核请求》、《关于建立黑风寨第一小学的可行性报告(草案)》……大部分都是李墨涵和他手下那帮“秀才班子”弄出来的。
林好看着堆积如山的“文件”,感觉头都大了两圈。他现在每天批阅这些玩意儿的时间,比琢磨怎么打仗、怎么搞土味科技的时间都多。
“他娘的,”林好揉着太阳穴,忍不住吐槽,“老子是来打鬼子的,怎么越来越像个管家婆了?”
他开始有点怀念以前在黑风山上,只需要带着弟兄们打打杀杀、吃香喝辣的“简单”日子了。
“自治区”的牌子虽然挂起来了,表面上看,力量整合了,人心也暂时稳住了。但林好心里清楚得很,这草台班子,根基太浅了。
地盘大了,民族杂了,管理难了。内部各派系的小九九,收编部队的忠诚度,白熊国人的心思,苍狼国人的要求,还有那始终悬在头顶的白熊联邦和东岛的威胁…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个刚刚“成立”的“黑北黑北行省自治区”,就像一艘用木筏和破船板临时拼凑起来的大船,虽然看着唬人,但能不能经得起风浪,谁也不知道。
尤其是李墨涵,这老小子最近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总觉得他在憋着什么大招。林好瞥了一眼李墨涵办公桌上那本偷偷摸摸写着的《黑北行省自治区大帅训政纲要(草案)》,心里嘀咕:这老家伙,别又给我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前路漫漫,麻烦只会越来越多。林好叹了口气,感觉自己在这个被误解的“大帅”宝座上,是越坐越稳,也越坐越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