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早年监管不力,很多农药店为了省成本,用廉价的、非标准的塑料瓶违规分装剧毒农药售卖。
当事人买回家用完后,没有立刻丢弃那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塑料瓶,只是随手冲洗了一下,放在了不起眼的角落。后来某天,她丈夫干完农活回家,口渴难耐,家里一时找不到干净杯子,就随手拿起了那个农妇以为已经洗干净的塑料瓶,接了凉水喝了下去……等农妇回家时,她丈夫早已回天乏术。当时,所有证据都指向农妇“过失致人死亡”,甚至有“故意杀人”的嫌疑。当时就是张伟代理了那个案子!他最终从农妇对农药残留毒性的“认知程度”作为核心突破口,结合店家违规销售、未尽到明确告知义务等事实,成功论证了农妇主观上没有过错,最终法庭宣判无罪!所以,听到赵树根的声音,张伟第一时间就问了!果然!五十多岁,妻子也差不多。只要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那么从“认知”角度切入,打二审就很有希望!张伟心中念头急转,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问道:“这样啊!赵叔,那您和嫂子……文化程度应该都不高吧?”赵树根叹了口气,语气充满了无奈:“俺和俺婆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家里穷,那时候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俺俩……小学都没毕业,就回家帮着种地了。”很好!张伟心中更有底了。果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更具体的证据细节。他继续追问:“赵叔,那一审法院判处嫂子无期徒刑,主要的依据,或者说,定罪的证据有哪些?”赵树根的声音再次低沉下去,充满了无力感:“法院……法院是根据人证和物证判的。”“人证,就是当时工地上,好几个工友都看到了,是俺婆娘给俺送的鸡汤。”“他们也看到……是俺把鸡汤分给了那三个兄弟……”“还有……法医的尸检报告,也证明了他们三个,就是喝了俺那瓶子里的鸡汤,中毒死的。”“经过化验,在瓶子里检查出了叫‘敌杀死’的农药!”“物证……”赵树根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物证就是那个装鸡汤的瓶子……法院说,在瓶子上面,检测到了十七个……俺家婆娘的指纹……”“就因为这个……法院就认定,是俺婆娘故意下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