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冲石唐之的面子,还是照顾村民的不容易,市局给的价格是三块钱一斤,有点出乎刘根来的预料。+3+5_k+a.n¨s+h+u-.′c′o!m¢
他送来的是一头一百五斤出头的大野猪,到手将近四百六十块钱。到他离开,石唐之也没回来,不知道在忙啥。想想也是,那么大的副局长总管的是整个四九城的特勤,怎么可能总在办公室待着?晚上吃饭也是只有刘根来和柳莲娘俩,石唐之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回来。刘根来陪着柳莲在客厅里坐了一会儿,就回了自已房间,石唐之回来的时候,他都快睡着了。石唐之跟柳莲在客厅里聊了一会儿,才回到他们的房间。他们聊天的声音很小,刘根来基本听不清,只是模模糊糊的听到了两个字——敌特。再一想,刘根来就猜到石唐之在忙什么了。肃清敌特的工作虽然每天都在进行,但在某一些时间节点之前都会加大力度,比如国庆和春节。现在已经六月份了,距离国庆节只剩下三个多月,又到了该加大力度的时候。就是不知道所里会不会也有任务安排。……接下来几天风平浪静,金茂他们最快也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回来,刘根来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带着秦壮一块巡逻。¨搜%搜\°小???说+?#网? £ˉ?无^错#内μ容>几天下来,秦壮也适应了巡逻的强度,不像头一天那样还没巡逻完就喊累。周六下班,刘根来又回到了岭前村。这周下了一场小雨,刚把地皮湿透的那种,对旱情没有多大缓解,也就聊胜于无。回村的路上,刘根来又从导航地图上观察了一下村里人。上周回来的时候,村里人都在准备进山打猎,这周都集中在生产队。这是要干嘛?刘根来把导航地图放大,很快就发现大多数人都在重复着一个动作,仔细一看,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村民们是在磨镰刀。该收麦子了。天干,小麦早就不长了,今年收麦子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大约一个星期。经过一片麦田的时候,刘根来停下摩托车查看了一下墒情。情况很不好。这个年代,小麦在正常年景的亩产也就两三百斤,今年天这么干,产量能有正常年景的一半的不错了。岭前村人多地也不少,平均下来,一人差不多能有一亩七八分,其中大约一半都种了小麦。要是正常年景,平均一人差不多能产出两百斤小麦,交了任务粮和村里的提留,分到每个人头上的小麦差不多有一百斤。·l_o*v*e!y+u,e~d?u,.,o·r′g¢一百斤看似不多,但大多少庄稼都是种两季,收了小麦还能种玉米或是地瓜,再加上玉米和地瓜那些粮食的收成,倒也勉强能吃饱肚子。可在灾年,所有粮食的产量都会腰斩,产量少了一半,再一交任务粮和提留,留在农民手里的还能剩多少?更操蛋的是公社那帮孙子为了那点虚名还会夸大产量。产量高,任务粮就要多交,粗粮还好一点,像小麦这种细粮,农民几乎一粒也留不下。天灾?刘根来只能呵呵了。刘根来刚停车没一会儿,几个民兵就赶了过来,走在最前面的是赵德顺。“我还以为是有人偷粮食,原来是你小子。”赵德顺跟刘根来开着玩笑。隔着老远,他就听到了挎斗摩托的动静,早就知道是刘根来。 “德顺叔,我是该喊你赵大队长呢,还是喊赵连长?”刘根来笑着递过去一根烟,又跟他身后的两个扛枪的民兵一人丢了一根。“少给我臭贫。”赵德顺远离了一点麦田,才把烟点上,“今晚有没有空,再去打打猎。”“你们还要去打猎?”刘根来有点奇怪,快要麦收了,村里还要组织打猎?不用巡逻,不用割麦子?“一个生产队挑三四个人还是没问题的。”赵德顺看出了刘根来的疑惑,“你也看到了,麦子产量不行,不想点办法,村里人就要饿肚子。”“上周咱们打到的野猪换到粮食了吗?”刘根来明知故问。“换到了,还不少呢!”赵德顺有点兴奋,“咱们在鸽子市遇到了一个大善人,两头野猪就换到了一千斤玉米面,那可是纯纯的玉米面,一点棒子都没加,可把大伙高兴坏了。”赵德顺越说越兴奋,“要是有机会,我真想当面好好谢谢这个大善人。”谢就谢呗,你往下挥手是几个意思?刘根来忽然感觉胯下一紧。“那就再找他换啊!能换一次,肯定能换第二次。”“我们倒是想,可打不到野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