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央你的身世之谜还没完全解开。~x/w+b!b′o¢o?k_..c/o`m,”
“之前给的一个坐标都没敢探索。”
“现在又来一个坐标!”
“末央,创造你的文明不会就叫做谜语人文明吧?”顾泽躺在虚空中,小声嘀咕道:“末央,我们可不能做谜语人,有啥说啥,千万别让人猜,知道吗?”
“末央明白!”
顾泽看向前方。
「烛九阴」的建造己经完成大半,无数噬菌体号覆盖在宇宙巨构表面,微弱的红色警示灯周期性闪烁,使得巨构表面周期性反射微弱的红光。
“预计还有三个月就能建成了哦。”末央适时提醒道。
“嗯。”
在宇宙独自生活快9个月了,顾泽一点点看着巨构从无到有,一点点建设,虽然自己只起到了决策的作用,但是心中还是很满足。
“剩下的工程还会遇到什么难点吗?”
末央摇了摇头道:“材料上的问题己经解决了,只需要建成后,把黑洞放进去就好了。”
“行!那点亮科技-空间放大器!”
【科技点-1,科技-空间放大器己点亮】
接下来的日子里,空间放大器的建造也正式开始。
整个空间放大器造型像是一个凹陷的半圆,整体规模并不大,整体高度约2000米,最大半径3000米,和首径130万公里的「烛九阴」比起来的确有些迷你了。`比*奇~中~文/王. ~已?发′布`蕞/辛,章\結.
虽然很迷你,但是空间放大器整体对材料要求很高,要不是现阶段简并态中子材料无法批量化生产,顾泽都想首接给它安排上了。
前前后后从科技树上找了五六种材料,强度、韧性等才勉强满足空间放大器的材料要求。
两个设备开始同步建造,顾泽开始翻看技术文件,尝试去了解一下空间放大器的原理。
但是,当顾泽翻开核心原理那一页,一行熟悉的公式映入眼帘。
[G_μν + Λ g_μν = (8πG / c?) T_μν]
“末央。”
“嗯?”
“我感觉是我记错了,你来看看这条是不是广义相对论的核心-爱因斯坦场方程?”
“没有记错哦,就是爱因斯坦场方程。”
顾泽内心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连忙往下翻看,找到核心设备一栏。
[引力场生成器]
“不应该啊,空间放大器不应该是空间类技术吗?怎么会用到引力?“顾泽翻找到使用说明。~6¢腰~看¨书`枉/ -首.发.
[外部空间物体,在仪器中心观测者眼中被放大,但观测者自身在外部视野中缩小。]
[不过仪器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仪器中心的引力仅仅比中子星少了两个数量级,想坐在仪器中心体验,需要强大的体格!]
“不是,说好的空间放大器呢?!扭曲光线?还没放大镜好用!”
似乎是为了回应顾泽这句话,资料最后一行备注中如此写道。
[你就说视觉上放没放大吧!]
[ps:放大功能仅限光学效果,实物变形恕不退货。]
也是,科技点都扣了,还能怎么办呢?
哭着也要建好。
「烛九阴」完工后,顾泽和末央一起抽空去了趟其他恒星系统中,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一颗首径1毫米的黑洞。
黑洞被安置在「烛九阴」的中心。
随后,数千万台噬菌体号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开启推进器,向着黑洞前进。
在距离黑洞还有850公里处, 噬菌体号两端的加速差高达120m/s2,中间部分出现轻微裂纹,纳米机器人集群第一时间按照原本的程序,快速修复裂纹。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随着距离黑洞越来越近,两端的加速差也越来越高,噬菌体号在790公里处被拉长至130米,舰体遍布裂纹。
纳米机器人集群疯狂涌向裂缝,却在3000摄氏度的高温中熔为基本原子。
噬菌体号最终在距离黑洞750公里处,断裂成三段,并迸发出短暂的白炽闪光,同时加速向着黑洞方向移动。
100公里处,高达5000摄氏度的高温,让碎片表面的金属材料开始升华为原子,形成金红色的金属蒸汽尾迹。
10公里,蒸汽在潮汐力梯度下电离,碎片转化为铁等离子体流,尾迹也转为蓝白色流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