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0.5米,在可控范围内,火星整体结构稳定,尚未检测到地壳破裂迹象。”
“外核的具体情况呢?”
“和计算的一致,预估5个小时后完成第一阶段,外核黏度下降至约二乘十的负西次方帕秒,具备流动条件。”
持续输入的引力波能量在赤道区域叠加切向牵引,产生额外角动量输入,同时火星自转导致外核流体受科里奥利力影响,形成泰勒柱,外核赤道区域形成向西的喷流。
α-ω发电机效应激活,产生多极随机分布的初始磁场。
“磁强计首接测量大于20纳特斯拉的稳定信号,火星中纬度肉眼可见微弱蓝绿色极光,由地核重启引发的沙尘暴正在减弱。”
“轨道探测器侦测到磁层顶形成,火星整体结构平稳,是否继续输入能量。”
“继续!”
此时,蓝星时间己过去整整18个小时,虚拟世界中一开始围观的网友,因为过度使用脑机接口,己经被强制退出。
随着能量持续输入,火星磁场从局部覆盖扩展至全球性磁层,太阳风开始被偏转,大气逃逸减少,极光活动增强。
磁场监测数据显示100–500纳特斯拉的波动场,磁层顶在22小时内,从无到1000千米,并在数日后稳定在4000千米。
“低能离子探测器记录到太阳风粒子流方向突变,日侧电离层峰值密度翻倍,大气逃逸率下降50%,火星表面宇宙射线辐射强度下降10%-20%。”
“火星整体结构稳定。”
“重型引力牵引平台将停止能量输入,并进入冷却维护阶段。”
至此,火星地核重启计划的第一大阶段——「火星心脏复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