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厂巨大的厂区内。·d+q·s-b¨o-o·k·.*c′o\m′
机器的轰鸣昼夜不息,如同永不疲倦的钢铁心脏在搏动。
自从张卫国上将那句“经费绝对会拨”的承诺化为真金白银的投入后,这座老厂仿佛被注入了澎湃的青春血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中,一个议题却在厂内高层和关注307厂的军内人士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小川厂长。”
负责生产调度的王科长,手里捏着一份最新的生产计划表。
他趁着午休间隙,在嘈杂的总装车间门口拦住了巡视的李小川。
巨大的龙门吊正吊装着某个新型号战车的底盘,发出沉闷的吱呀声。“
您看这民用拖拉机生产线……
咱厂现在军工订单都排到后年了,设备、人手都紧巴巴的,为啥还留着这条线?
工人们私下都在嘀咕,有这功夫,多造几台步战车底盘不好吗?”
他粗糙的手指用力点了点计划表上“民用农机”那一栏,语气里带着心疼资源的焦灼。
周围几个路过的技术员也放慢了脚步,竖起耳朵。
显然,王科长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在大多数人看来,307厂如今已是军工序列里一颗光芒夺目的新星。
背靠国防部的强力支持,军工订单源源不断。*a\i′t^i~n/g+x^i^a`o^s·h¢u~o^.^c\o!m*
如今正是甩掉“落后产能”、全面转向高精尖军工制造的黄金时刻。
李小川停下脚步。
目光扫过王科长那张写满困惑和忠恳的脸,又掠过旁边几个年轻技术员同样带着疑问的眼神。
车间里,巨大的机械臂正进行着精确到微米的焊接作业。
溅起的蓝色弧光在他沉静的眼底跳跃。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一台正在调试的精密五轴加工中心旁。
然后伸出手,感受着机身那冰冷坚硬的触感,以及其内部高速旋转主轴传递出的、低沉而充满力量的细微震动。
“王科长。”
李小川他开口,声音在机器的背景音中显得异常清晰平稳:
“国防部的拨款,是及时雨,救了厂子的命,也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
他收回手,转身看向众人,眼神深邃,“但这翅膀,如果只能依赖一场雨活着,万一哪天干旱了呢?”
“或者,风向变了呢?”
他抬起手,指向窗外一片稍显陈旧的厂房区域。
那里正是民用拖拉机的生产线,此刻也正传出相对沉闷但持续的机器运转声。
“那条线,也是307厂的根,是厂子经历过寒冬还能喘气的底子。”
“它能养活工人,能养活技术,能维持一个厂子最基本的运转生态。\k*s^w/x.s,w?.`c.o/m~”
“军工订单再满,那是锦上添花,是荣誉,但民用生产,是雪中送炭,是底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若有所思的脸:
“所以,就算是民用产品,质量也不能马虎,这是原则。”
“军工品质做民用,不是大材小用,是降维打击,是树立口碑,是告诉老百姓,咱们307厂出来的东西,无论是打仗的还是种地的,都经得起摔打!”
“这叫军民融合,不是权宜之计,是生存之道,更是发展之道。”
“把根扎深了,扎牢了,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稳当。”
其实,只有李小川自己心里清楚,更深沉的忧虑源自何处。
重活一世的记忆里,见过太多因政策调整、预算削减或国际风云突变,导致军工企业一夜之间陷入困境的例子。
一旦彻底斩断民用这条腿,307厂就成了纯粹依靠国防预算输血的“巨婴”。
看似风光,实则脆弱。
一旦输血中断,或者高层风向有丝毫转变,这艘刚刚起航的巨轮,很可能又会搁浅在记忆中的浅滩上,重蹈覆辙。
他绝不允许307厂再经历那种无力挣扎的寒冬。
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
就在李小川力排众议,稳固着307厂立足之本的时候,一场更宏大也更凶险的博弈,正在遥远的北方和龙国最高决策层之间展开。
毛熊国首都。
那座以坚固和冰冷著称的国防部大楼深处。
负责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伊万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