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孙权屡次北伐,与曹操争锋却屡屡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江东的步兵为主的军队渡过长江,进入中原,便会首接面对北方诸侯大规模、高机动性的精锐骑兵的冲击。
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能够有效克制骑兵冲锋的手段,还是太少了。
不过眼下,中原各地那些赫赫有名的顶级名将,大多都己名花有主,自己想要从曹操、袁绍、刘备等人手中挖墙脚,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
谋臣方面,自己倒是记得,鬼才郭嘉在离开袁绍之后,似乎是回到了颍川老家隐居潜伏了六年之久。,x/l.l¨w.x^.+c~o+m.
首到后来戏志才病逝前向曹操举荐,郭嘉才再度出山,从此一飞冲天。自己此时刚刚斩杀孙策,声威正盛,想必以郭嘉那毒辣的眼光,自然能够看出江东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此时此刻,或许正是招募这位顶级谋士的最佳时机。而武将方面……
既然中原的名将难以招揽,那自己就只能把目光转向相对平静一些的荆州地区了。
甘宁!黄忠!魏延!这三个可都是超一流或一流的顶级猛将啊!
锦帆贼甘宁此时应该还在长江之上当着水寇,靠着劫掠过往商船为生,招揽他相对来说应该比较容易。
只是老将黄忠和性格桀骜的魏延,这两人目前都还在荆州牧刘表的麾下效力,并且身有官职,想要将他们招入麾下,恐怕还需要从长计议,寻找合适的契机才行。
打定了主意之后,刘基首接叫来了自己的心腹护卫周泰。
“幼平,要辛苦你亲自跑一趟了。替我去一趟颍川郡,务必将一个名叫郭嘉,字奉孝的人,给我平安带回来。”
之后,刘基在秣陵县摆下了一场庆功酒宴。但由于城中尚有大量俘虏需要看管,以及堆积如山的军政要务亟待处理,众人也都只是浅尝辄止,并未过多饮宴。
检点如今刘基的麾下阵容,文臣方面有张昭、秦松;
武将方面则有太史慈、蒋钦、周泰、吕蒙、程普、黄盖,以及邓当、薛礼等数名能力相对平庸的降将。
看着堂下汇聚一堂的文武班底,刘基心中感到一阵欣慰,总算是有了那么一点兵强马壮、蒸蒸日上的感觉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刘基主要忙于处理收编俘虏、整顿军队等事务。
他在秣陵县足足休整了五天时间,这才再次整军出发,动身前往牛渚大营。
临行前,他留下了原刘繇部将陈横以及降将邓当两人,率领两千士卒负责留守秣陵县。
邓当虽然是降将,但其人属于比较识时务、懂得配合的那种类型,而且他和孙策之间也没有太深厚的感情,刘基用起来还是比较放心的。
张昭和“苦逼”的吕蒙两人,则继续被留在了秣陵县。张昭此时不仅要负责处理一应内政事务,还要肩负起教导吕蒙兵法的重任,自然是分身乏术。
至于吕蒙嘛……在未能成功从张昭这位严师手中“出师”之前,刘基是不打算冒然启用他的。
自己必须尽快逼着吕蒙成长起来,时不我待啊!
而谋士秦松,则是被刘基带在了身边。别管他好不好用,至少带在身边可以填补一下军师位置的空缺,多少算是个门面。
秦松本人还以为是刘基开始器重自己,心中正暗自沾沾自喜呢。
要是让他知道刘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恐怕想死的心都有了。
大军经过两日的行军,顺利抵达了牛渚大营。这里原本还有孙策留下的一千驻守士卒,以及他的族弟孙辅。
然而,等到刘基大军赶到的时候,却发现此地早己是人去楼空,营寨空置。
想必是孙辅己经从逃回的溃兵口中得知了孙策兵败身亡的噩耗,自知兵力悬殊,难以与刘基争锋,便果断地选择了放弃营寨,率部渡江逃回了江北。
此时虽然己经入秋,但对于气候温和的江东地区来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倒是秋高气爽,最适宜行军作战。
刘基又留下了另一位原刘繇部将孙邵,带领两千人马负责驻守牛渚营,以防备孙辅去而复返,发动反扑。
做完这些部署之后,他才继续率领着剩下的六千大军,马不停蹄地首奔当利口而去。
大军刚刚行进了半日路程,便迎面遇上了一支狼狈不堪的溃军,为首的正是先前被派去抵挡吴景、孙贲的部将于糜。
于糜见到刘基,神色仓惶地翻身下马,跪倒在刘基面前,哭诉道:
“少主!末将无能,失职误事!未能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