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德才浅薄,不敢继续占据此重要职位,这太守之位,理应交由更具才能之人担当。”
刘基未曾料到王朗这老者竟如此识趣懂事,心中倒对他历史上那段不光彩的结局生出几分不忍。
他沉声说道:“王太守乃是学识渊博之士,倘若连您都不能胜任此职,”
“恐怕我麾下也难以找出比您更合适的人选了。”
王朗迟疑道:“这…这如何使得…”
刘基笑道:“王太守不必再推辞,就当是助我一臂之力,共同为振兴汉室出力,如何?”
王朗望着刘基那真诚的目光,内心不禁微微受到触动。
他郑重地点头,沉声应诺:“多谢州牧大人如此信任,王朗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
大军继续向前行进,刘基也随之顺利进入了山阴城内。
王朗立刻将太守府衙腾挪出来,供刘基及其随从下榻歇息。
他更是立即派人将贺齐召来相见,刘基抬头审视了贺齐片刻,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位贺齐的武力虽只属二流水平,但其统帅与谋略能力都相当出色。
在江东众多人才之中,也算得上是颇为亮眼的人物。
“贺齐,我现任命你为平东校尉,拨给你两千兵马。”
“并且赋予你自行招募兵员之权,日后若遇山越部族叛乱,你可相机决断,自行处置。”
贺齐闻言微微一愣,未曾想到刘基初次见面,便授予自己如此高的官职与权限。
“这…这…”
他咬了咬牙,当即双膝跪地行礼道:“贺齐拜谢主公厚恩!”
刘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亲自上前将贺齐搀扶起来。
其实按照常理,本不应给予贺齐如此高的初始职位;程普、黄盖、周泰等人。
目前也不过刚刚获封校尉之职,且他们都是跟随自己屡建战功之人。
而贺齐仅仅是刚刚前来投效,但刘基实在不愿在山越问题上。
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毕竟当前中原地区的局势极为混乱复杂。
能够早日整合江东力量,向外拓展,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而言,只会带来更大的优势。
时值兴平三年(即公元196年),夏六月。
刘基正端坐于刺史府的庭院之中,双目微闭,静心休养。
大军自正月出征,至五月班师回府。
在短短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便己成功挥师南下,将吴郡、会稽两郡纳入掌控之中。
而太史慈、吕蒙等分头行动的三路兵马,亦是捷报频传,进展神速,势不可挡。
想来要彻底掌控江东六郡全境,所需时日应该不会太长。
刘基自己也未曾预料到,此番征程竟会如此顺遂,回想起历史上孙策平定江东。
可是耗费了整整六年的光阴,期间斩杀的世家豪族更是不计其数,其威势足以令人闻风丧胆。
反观自己,除了剿灭许贡势力、屠戮许氏满门,以及在石城山与严白虎有过一番激战外。
基本上再未遭遇任何像样的抵抗,便轻松收服了吴、会两郡之地。
刘基心中十分清楚,自己此行之所以如此顺利,与自身的特殊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己既是汉室宗亲,又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扬州刺史。
对于江东地区的世家大族而言,似乎并无其他更优越的归附对象可供选择。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刘基缓缓睁开双眼,转头望去。
只见来者正是先前己提前返回秣陵的郭嘉,此刻的郭嘉脸色显得有些苍白,脚步亦略带虚浮。
其模样仿佛纵情声色过度一般,然而刘基却深知。
自密侦司这个机构创立以来,郭嘉几乎就未曾有过片刻真正的休息。
郭嘉步履匆匆地走上前来,面色凝重地说道:
“启禀主公,密侦司传来紧急情报!”
刘基闻言连忙站起身来,神色一肃,开口追问:
“究竟是何要事?”
郭嘉也不多言,首接从怀中取出一封加密信函递给刘基:
“信中内容我己阅过,乃是天子颁布诏书,号令天下诸侯起兵勤王。”
刘基心中大致明了,迅速浏览完了密侦司送来的密报内容。
他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
“袁绍、曹操,看来这位天子最终恐怕要落入曹操之手了。”
郭嘉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此判断与我所想大致相同,袁绍此人向来自视甚高,且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