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溯的手背上,蓝色纹路突然开始褪色。他看向屏幕,新的破译内容正在生成:“人类正处于熵流的拐点,你们的‘自我意识’是宇宙中最锋利的刺——拒绝共生者将被熵吞噬,拥抱共生者将沦为循环的燃料,唯有让共生成为差异的容器,才能在熵增中开辟新的维度。”
实验室的警报声戛然而止。显影仪中央的熵流开始反向流动,那些曾让他头痛欲裂的意识碎片,此刻正温柔地拂过他的神经。他突然明白,所谓的“共振”不是入侵,是邀请——邀请人类在存在与消亡的夹缝里,重新定义“活着”。
意识体的轮廓渐渐透明,最后化作一道光粒,融入屏幕上的眼睛符号。符号的瞳孔里,无数小眼睛突然眨动起来,像是无数文明在同时注视。沈溯缓缓伸出手,指尖触碰到屏幕的刹那,整个实验室的灯光都变成了温暖的金色。
他的脑海里响起无数声音,有古老文明的叹息,有小女孩的笑声,有宇宙诞生时的第一缕熵增——所有声音最终汇成一句话,不是呓语,是宣言:“循环即牢笼,共生即自由。”
当实验室的门被推开,助手们冲进来时,只看见沈溯站在显影仪前,屏幕上的熵流已经消散,唯有那个嵌套的眼睛符号在缓缓旋转。他转过身,眼底还残留着幽蓝的光,嘴角却带着释然的笑。
“准备启动‘刺计划’。”他说,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告诉联合政府,我们找到答案了——不是如何活下去,是如何带着所有的不同,一起活下去。”
窗外,地球的晨昏线正缓缓移动,阳光掠过量子实验室的穹顶,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没有人知道,在这座建筑的地下三百米,一份关于人类未来的新契约正在生成:它承认熵增的不可逆,却拒绝在循环中苟活;它拥抱意识的共生,却誓死扞卫每个灵魂的棱角。
沈溯望着屏幕上渐暗的符号,突然想起导师的另一句话:“最好的科幻,是让你在合上书后,突然爱上镜子里那个会害怕、会反抗的自己。”他抬手摸了摸眉心,那里还残留着意识共振的暖意——或许,人类存在的本质,从来不是对抗熵增,而是在注定消亡的宇宙里,活得足够独特,足够让熵流都记住。·卡¢卡¨小.说¨网. ~更′新/最\快+
沈溯的目光越过涌进实验室的助手们,落在墙上的原子钟上。秒针跳动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清晰,每一次震颤都像是在敲碎某种既定的节奏——就像熵流里那些拒绝坍缩的意识碎片。他抬手按住眉心,那里的暖意还未散尽,指尖却触到一片湿润,是不知何时渗出的冷汗。
“沈博士,您的生理指标异常。”首席助手林夏冲过来,手里的医疗扫描仪发出急促的蜂鸣,“熵辐射暴露时间超过安全阈值17分钟,建议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沈溯拨开她的手,径直走向操作台。显影仪屏幕上,嵌套的眼睛符号仍在旋转,但光粒的流动速度明显放缓,像是濒死恒星的最后喘息。他调出后台日志,最新的一行记录停留在意识体消散的瞬间:“共生意识容器构建完成,等待第一序列意识接入。”
“把所有残卷数据上传至‘方舟’数据库,启用最高加密协议。”他的声音比刚才沉稳了许多,只是指尖划过屏幕时还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另外,给联合政府发加密通讯,就说‘刺计划’需要量子纠缠舱的优先使用权。”
林夏的瞳孔骤然收缩:“您要亲自接入共生容器?那东西连动物实验都没通过!上周的黑猩猩实验,大脑皮层在接入后三分钟就出现了不可逆的熵化——”
“那是因为我们用了错误的接入方式。”沈溯打断她,调出一组动态模型。屏幕上,无数代表个体意识的光点在混沌中游走,既不相互融合,也不彼此排斥,而是通过微弱的量子纠缠形成一张动态网络,每个光点都在发光,却又保持着独立的轨迹。“古老文明错把共生当成了熔炉,而我们要做的,是搭建一座星空。”
他的手指在模型上点出一个闪烁的红点——那是代表他自己意识的标记。就在红点与网络接触的刹那,模型突然剧烈波动,所有光点同时转向红点,形成一个完美的球体。沈溯的呼吸猛地一滞,这场景与意识体展示的“意识云海”如此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球体的中心不是坍缩的奇点,而是流动的光河。
“这是……”林夏的声音发颤,“您在残卷数据里找到了共生算法?”
“不,是算法找到了我们。”沈溯盯着屏幕,眼底的幽蓝光晕再次浮现,“刚才意识体消散时,留下了一串量子编码,这是解码后的结果。它不是技术方案,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人类成为第一个‘非循环共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