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突然亮起。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光的海洋,无数意识体在其中游动,有的像人形,有的像几何体,有的甚至只是一团不断变换形状的混沌。没有谁试图靠近他,却又能清晰地感知到彼此的存在——就像站在星空下,知道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却又共同构成了宇宙。
“这才是真正的共生。”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意识深处响起,是那个熵流中的意识体,“不是成为彼此,是看见彼此。”
沈溯的意识突然剧烈震颤。他“看见”了无数文明的结局:有的在融合中失去自我,化作循环的燃料;有的拒绝一切联结,最终在熵增中消散;唯有那些敢于保持差异又彼此映照的意识群,在熵流中开辟出了蜿蜒的航道。
“人类会选择哪条路?”他问。
“你已经做出了选择。”意识体的声音带着笑意,“当你拒绝用个体意识换取永恒时,就已经改写了残卷里的预言。”
光的海洋开始波动,无数意识体同时转向同一个方向。沈溯“望”去,那里有一片正在扩大的黑暗,黑暗中传来熟悉的坍塌声——是某个文明正在走向意识融合的终结。
“那是泽尔文明,它们比你们早三千年遇到残卷。”意识体说,“每个文明都以为自己是例外,直到熵流吞噬最后一缕独立意识。”
沈溯的意识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调动起所有的精神力量,向那片黑暗发出一道意识波——不是救援,也不是警告,只是一段来自地球的记忆:一个孩子第一次抬头看星空时的好奇,一对恋人在夕阳下的亲吻,一群科学家为了验证某个猜想彻夜不眠的争论……
黑暗停顿了一瞬。紧接着,一道微弱的光从黑暗中透出,像濒死的火苗重新燃起。
“看,”意识体的声音里带着惊叹,“差异的光芒,连熵流都无法熄灭。”
当沈溯的意识回到身体时,实验室里一片寂静。窗外的光粒已经消散,天空恢复了晴朗,只有原子钟的秒针还在不知疲倦地跳动。林夏趴在操作台上,手里攥着一份报告,上面是联合政府刚刚发来的授权:“同意‘刺计划’启动,量子纠缠舱随时待命。”
沈溯摘下神经头盔,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显影仪屏幕上,嵌套的眼睛符号已经变得黯淡,但光粒组成的轮廓里,多了一个微小的红点——那是他的意识留下的印记。
“林夏,”他轻声说,“准备第一批志愿者筛选吧。”
林夏猛地抬起头,眼睛通红:“刚才……全球的熵辐射监测站都收到了一段意识波,里面有无数种语言的‘你好’。nasa说,连m87黑洞附近都检测到了相同的波动。”
沈溯走到窗边,阳光正穿过云层,在地面织成金色的网。他想起意识体最后说的话:“宇宙的终极规律不是熵增,是每个意识都在熵增中,拼命留下属于自己的涟漪。”
或许,这就是人类存在的新本质——不是对抗熵流,也不是融入熵流,而是带着所有的欢笑与痛苦、伟大与渺小,在熵流中,活成独一无二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