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他猛地想起二十年前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坑,当钻头穿透冰层时,也曾听过同样的频率——那时周明远说这是地质活动的杂音,现在想来,那分明是盖亚病毒在冰层下苏醒的征兆。
“李医生!带孩子们去医疗中心!”沈溯对着通讯器大喊,指尖突然触到一片冰凉的液体。草叶间渗出的不是露水,而是银白色的粘稠物,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和b区地下三层走廊墙壁上的薄膜一模一样。
他转头看向那群机械宠物狗,它们正用爪子疯狂刨着地面,金属趾甲与混凝土碰撞出火花。其中一只的腹部外壳突然裂开,露出里面盘绕的线路——那些本该是铜色的导线,此刻却变成了暗红色,像浸泡在血液里的血管。
“沈教授!”小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站在花园入口处,手里捧着那杯没加糖的黑咖啡,液体表面浮着一层细密的泡沫,正以完美的频率上下起伏,“您知道吗?地球的地核转速,每秒钟都在和共振腔同步。”
沈溯的目光扫过她的手腕。昨天还戴着的联邦公民身份手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圈淡青色的纹路,像极了李薇小臂内侧曾经出现的图案。“你不是克隆人,也不是病毒的拟人化形态。”他缓缓后退,后背抵住冰凉的洒水器,“你是盖亚病毒和人类基因的共生体,对吗?”
小林的瞳孔突然剧烈收缩,蓝光瞬间吞噬了整个虹膜。她手里的咖啡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银白色的液体在地面上蔓延,勾勒出一幅微型的地球仪,南北极处正渗出淡紫色的雾气。
“共生?”她的声音突然分裂成无数个声部,老人的沙哑、孩童的清脆、机器的顿挫在空气里交织,“人类把病毒装进芯片时,可没说过要共生啊。”
档案室的第三把钥匙,医疗中心的档案室比沈溯记忆中更暗。应急灯在天花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照亮了一排排悬浮的金属档案柜——本该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柜面,此刻却贴满了泛黄的便签,上面用红笔写着相同的日期:星元2347年7月18日。
“这是盖亚病毒首次在地球扩散的日子。”李薇的声音从阴影里传来。她手里拿着一盏复古的手提灯,光晕里浮动着细小的尘埃,“也是你出生的那天,沈教授。”
沈溯的手指停在标着“病毒学-37区”的档案柜前。柜门是虚掩的,里面没有电子档案芯片,而是堆满了纸质文件——这种早已被联邦淘汰的存储介质,边缘已经泛黄发脆。最上面的文件夹上,用钢笔写着三个名字:沈溯、周明远、李薇。
“联邦销毁了所有电子记录,却没人想到周明远会偷偷保留纸质版。”李薇的手提灯照向文件夹里的照片。黑白影像上,三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站在共振腔原型机前,周明远举着酒杯,李薇笑得露出虎牙,而站在中间的沈溯,左耳后贴着一块白色的纱布。
“那天我们给你植入了第一枚实验性芯片。”李薇的声音低沉下来,“用盖亚病毒的核心序列做的,你是第一个成功存活的受试者。”
沈溯的指尖抚过照片里自己的脸。十七岁的少年眉眼间还带着稚气,右眉骨下没有疤痕,却有一个淡红色的印记——和他现在耳后消失的芯片位置,形成了完美的对称。
“所以我的疤痕是...”
“是你自己划的。”李薇突然关掉手提灯,黑暗中只剩下应急灯的红光在两人脸上流动,“植入后第七天,你说听见了地球的心跳,用手术刀划开眉骨想把芯片取出来。周明远说这是排斥反应,我却在你的血液样本里,发现了病毒与人类基因重组的证据。”
档案柜突然剧烈晃动,纸质文件哗啦啦散落一地。沈溯弯腰去捡,却看见其中一张纸上画着复杂的公式,末尾用红笔写着:“当惊奇感达到阈值,共生体将突破碳基限制”。字迹和他现在的笔迹一模一样。
“这不是我写的。”沈溯的声音发紧。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十七岁时根本看不懂这种高阶物理公式。
“但这是未来的你写的。”李薇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回响,“原始惊奇波不仅能唤醒过去的记忆,还能让不同时空的意识重叠。周明远在共振腔里找到的,可能不是记忆,是未来的警告。”
这时,沈溯的个人终端突然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画面里,周明远正跪在共振腔前,右手按在裂开的外壳上,淡紫色的能量流顺着他的指尖蔓延,在他胸口凝结成一个发光的符号——正是那个未知号码发来的“∞”。
“他在和共振腔共生。”李薇的呼吸变得急促,“盖亚病毒的终极形态不是改写记忆,是让所有生命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