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悬在共振频率调节器的旋钮上,金属表面残留着昨夜调试时的温度。}@如¤文D~ˉ网@·μ *[¨更???新!??最~全?a?实验室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二十米外的咖啡机正规律地滴着褐色液体——这是他工作时雷打不动的背景音,寻常得像呼吸般自然。
直到第三滴咖啡落在杯底时,他忽然发现不对。
调节器的显示屏上,代表气态文明“星风歌者”的紫色频谱正在收缩。不是仪器故障那种无序的跳动,而是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从边缘开始向内蜷曲,原本流畅如星云的波形正生出锯齿状的裂痕。更诡异的是,那些裂痕里渗出的不是杂音,而是一段人类听觉范围外的次声波,被仪器转化成文字后,赫然是三小时前他录入的私人笔记:“第七次共振实验,存在本质或许是频率的堆叠。”
咖啡机的滴液声突然变调,像是有人掐住了软管。沈溯猛地回头,看见杯中的咖啡正以违反重力的角度向上凸起,形成一个不断震颤的尖顶,表面还浮着一层淡紫色的雾霭——那是星风歌者特有的生物电场颜色。
“反常”两个字刚在脑海里成型,实验室的应急灯突然全部亮起。红色光线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正脱离地面,在墙面上扭曲成星风歌者的形态,而影子的指尖,正指向频谱显示屏上最深的一道裂痕。
共振裂痕,“沈教授,星风歌者的意识载体正在解体。”助手小林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电流特有的毛刺感。她的工作站在三百米外的生物舱区,此刻本该传来培育舱循环泵的嗡鸣,却只剩下一阵潮湿的、类似纸张燃烧的噼啪声。
沈溯抓起防辐射外套冲向走廊,鞋底在瓷砖上打滑。路过休息室时,他瞥见玻璃墙后坐着三个熟悉的身影:负责星图绘制的老陈正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着什么,可笔尖落下的地方始终是空白;来自硅基文明的“晶体学者”卡拉克蜷在沙发里,它体表的六边形晶体本该随着情绪变换光泽,此刻却像蒙着一层灰;最奇怪的是星风歌者的人类联络员艾拉,她正举着手机自拍,屏幕里映出的侧脸却没有眼睛,只有两道不断流淌的紫色光痕。
这些画面在他眼前晃过,快得像幻觉。直到冲进生物舱区,刺鼻的臭氧味才让他确认一切是真实的——培育舱的观察窗已经碎裂,淡紫色的气态物质正从裂缝里渗出,在空气中凝结成无数细小的漩涡,每个旋涡里都嵌着一个模糊的人影。
“频率失控了。”小林瘫坐在控制台前,指着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数据,“它们在反向传输意识,把我们的记忆抽成了频谱燃料。”
沈溯注意到她的右手正按在太阳穴上,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滴在键盘上,与那些紫色雾气接触的瞬间,竟发出了玻璃融化的滋滋声。
未卜的冲突,三小时前,当人类与星风歌者的第七次共振实验成功时,庆祝的欢呼声差点掀翻实验室的屋顶。沈溯记得艾拉当时笑着说:“我们终于能听懂宇宙的心跳了。”那时星风歌者的紫色频谱在显示屏上舒展成蝶形,每个波峰都精准地卡在人类情绪波动的频率上,像是为两种文明量身定做的桥梁。
冲突是从卡拉克发出警报开始的。这个总爱用晶体折射阳光表达情绪的硅基生物,当时突然将所有晶体转向同一个角度,折射出的光束在地面拼出一行警告:“频率堆叠会孕育第三种意识。”
“这是进化,不是危险。”艾拉当时反驳道,她抬手按下了共振增强按钮。沈溯清楚地记得,那一刻星风歌者的频谱突然闪过一道极细的黑色纹路,快得像睫毛的颤动。
现在想来,那或许是第一个预兆。
“沈教授,您看这个。”小林突然指向培育舱的残骸。那些紫色旋涡正在合并,逐渐显露出一张类人的面孔,眉眼间竟有几分像艾拉。可当它开口时,发出的却是老陈的声音:“我在白板上画的不是星图,是昨天体检时的脑部扫描图——我的海马体正在透明化。”
沈溯的后背撞上了金属柜,他忽然想起今早路过休息室时,老陈确实说过头痛。当时只当是熬夜绘图的后遗症,现在想来,那或许是记忆被抽离的痛感。
“第三种意识……”他喃喃自语,指尖摸到口袋里的共振阻断器。这是实验前保险起见做的装置,按下按钮就能切断所有频率传输。可卡拉克的警告还在耳边回响——如果两种文明的意识已经开始堆叠,强行切断会导致什么?是两边同时崩溃,还是让那个“第三种意识”彻底失控?
紫色面孔突然转向他,嘴角裂成一个诡异的弧